时间: 2025-04-26 07:0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6:57
圣贤有事业,皆在经籍中。
已爱牙作签,可轻山赐铜。
还来读诗礼,不用辨鱼虫。
圣贤所追求的事业,都在经典书籍中。
我已经喜欢用牙签做书签,可以轻松地从山中取铜。
再来读诗和礼,不必去分辨鱼和虫。
梅尧臣的《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七书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经典文化和学问的崇敬。通过“圣贤有事业,皆在经籍中”的开篇,诗人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事业应当根植于经典之中,而非浮华的表象。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已爱牙作签”来描绘自己对学习的热爱,暗示即使是微小的工具也能反映出其对文化的追求和珍视。
而“可轻山赐铜”则是一种隐喻,表达追求知识所获得的丰富和丰盈,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更多的是精神的滋养和充实。最后一句“还来读诗礼,不用辨鱼虫”则是对纷繁琐事的淡化,诗人认为学习和理解诗礼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应被细小的事务所困扰。整首诗语言简洁,但意蕴深远,展现了梅尧臣的智慧和对文化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重视经典文化,追求精神财富的重要性,并批判对琐事的过度关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贤”是指什么?
a) 只是一种职业
b) 有道德和智慧的人
c) 仅仅是士人
“牙作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书籍的工具
b) 诗人的身份
c) 不重要的事物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读书的重要性
b) 对财富的追求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b; 2-a;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苏轼的诗歌都强调了对文化的尊重与学习,但梅尧臣更注重经典的力量,而苏轼则常结合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