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22:00
夜半空阶细雨声,
晓寒池面绿萍生。
悠悠春思长如梦,
耿耿闲愁欲到明。
三月天涯芳草歇,
一番风信落花争。
茫茫麦秀西郊道,
不见香车陌上行。
半夜时分,空荡荡的台阶上传来细细的雨声,清晨的寒冷让池塘的水面上长出了绿萍。悠悠的春天思绪就像一场长梦,心中那无尽的闲愁似乎在等待黎明的到来。三月里,天边的芳草已经枯萎,一阵春风吹来,落花纷纷争相飘落。在茫茫的西郊道路上,麦田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却不见华丽的车马在陌上行驶。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伤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情怀与生活状态。
程嘉燧(约1550-1620),明代诗人,字子青,号秋谷,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这首诗作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多感失落的时期。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中却透出一丝惆怅,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䨑云诗八首次韵 其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夜景与晨曦,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情感氛围。开篇的“夜半空阶细雨声”即以音韵入诗,仿佛让人置身于那寂静的夜晚,细雨轻声细语,唤起内心的思绪。而接下来的“晓寒池面绿萍生”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与寒冷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悠悠春思长如梦,耿耿闲愁欲到明”一句,诗人将春天的思绪比作梦境,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无奈。此时,闲愁在心中蔓延,似乎要等到明天的曙光才能得以释放。
中间的“芳草歇”与“落花争”,则通过对春草与落花的描绘,表现出春天的短暂与无常,给人一种惆怅的感受。最后两句“茫茫麦秀西郊道,不见香车陌上行”,则以西郊的麦田隐喻生活的生机,却又通过“不见香车”反映出生活的孤寂与落寞,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化了诗歌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精练而富有音韵美,情感深邃,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又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反衬等修辞手法,如“悠悠春思长如梦”运用了比喻,表达思绪的缥缈;“茫茫麦秀”与“不见香车”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衬,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明代士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夜半空阶”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悠悠春思长如梦”中“春思”指的是什么?
诗中“不见香车陌上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