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鹦鹉灭火》

时间: 2025-04-26 23:39:52

诗句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

鹦鹉自念虽乐,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9:52

原文展示

《鹦鹉灭火》
作者:刘义庆(宋代)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
鹦鹉自念虽乐,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
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白话文翻译

有只鹦鹉飞到远处的山上,那里动物们彼此相亲相爱。
鹦鹉觉得虽然快乐,但这座山并不是它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它离开了。
动物们对鹦鹉依依不舍,几个月后,山中发生了大火。
鹦鹉远远看到,心里焦急如焚,于是它飞入水中沾湿羽毛,再飞回来洒水灭火。
天神说:“你虽心怀好意,但这点水有什么用呢?”
鹦鹉回答:“我知道这微不足道的水滴无法救火,但我曾在这山上居住,动物们善待我,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焚毁!”
天神欣赏它的义举,于是帮助它灭火。

注释

  • 鹦鹉:一种鸟类,象征聪明和灵性。
  • 他山:指远离的山,暗示鹦鹉的栖息地。
  • 禽兽:鸟类和兽类的统称。
  • 依依不舍:形容对离去的人或事物依恋不舍。
  • 天神:指神灵,象征着更高的力量。
  • 区区:微小的、少量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鹦鹉虽离开了它的栖息地,但却不忘曾经的恩情,表现出深厚的情义。通过鹦鹉的义举,展现出生命的责任感与关怀,传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义庆,宋代文学家,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其作品多体现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变迁加速,人们对自然和动物的情感愈加丰富。此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鹦鹉灭火》以鹦鹉为主角,讲述了它因对曾经栖息之地的怀念而奋力扑灭山中大火的故事。诗中通过鹦鹉的行为,展现了忠诚和无私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延续,更是对自然环境的回馈与保护。每一行文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鹦鹉的悲切与急迫,动物们的依依不舍,以及最后天神的认可,构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

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的赞美,更是对友情、善良与无私的礼赞。鹦鹉虽小,但它的行动却彰显了大爱,表明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也可以成为拯救的希望。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怀与责任感,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鹦鹉飞集他山:描绘鹦鹉飞往新的山,象征离开家园,寻找新生活。
  2. 山中禽兽辄相爱:展现动物之间和谐的生态环境,展现自然之美。
  3. 鹦鹉自念虽乐:鹦鹉意识到自己虽然快乐,但并非长久之地。
  4. 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动物们对鹦鹉的依恋,表达了珍贵的情感联结。
  5. 山中大火:突发的灾难,象征自然界的无常。
  6.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表现出鹦鹉的焦虑与不安,传达情感的紧迫性。
  7. 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鹦鹉的行动,象征着勇气和责任感。
  8.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天神质疑鹦鹉的能力,设定了一个反思的情境。
  9.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鹦鹉承认自身力量微小,但心中不忍。
  10. 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强调鹦鹉与动物间的亲密关系,表现深厚情义。
  11.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天神认可鹦鹉的善良,最终给予帮助。

修辞手法

  • 比喻:鹦鹉与动物的关系比作兄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赋予鹦鹉情感,如“心急如焚”,使其行动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展现了对自然的责任感与对生命的珍视,传达了无私与爱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象征智慧与情感,代表个体对环境的依恋。
  • 禽兽: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象征生命与希望,暗示拯救与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鹦鹉为何离开他山? A. 因为想要寻找更好的栖息地
    B. 因为不喜欢那里
    C. 因为想要回到家
    D. 因为动物们不友好

  2. 鹦鹉在看到山中大火后做了什么? A. 逃跑
    B. 呼喊求救
    C. 用水灭火
    D. 寻找其他鸟类

  3. 天神对鹦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A. 认为无用
    B. 给予赞赏
    C. 不予理睬
    D. 责备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同样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多强调旅途的艰辛与壮丽景色。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主题同样关注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忠州道中 春日会师瞿塘雨中王咏商水部见招同杨漪翁明府望巫山高处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燕莺语 忽忆 马公执同避难来叶家湾,久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二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三 蓼莪堂 入南乡检旱纪所见 过白沟河有感 忆旧游·题徐芷帆楸阴感旧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卓朔 屯毛不辨 率夺 连枝分叶 包含菊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贤身贵体 运寸 县宰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宝盖头的字 教条主义 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世生苗 病在膏肓 足字旁的字 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