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9:07
题高九万菊磵
胡公饮菊潭,八十冠貂蝉。
高叟饮菊磵,六十雪满颠。
胡公死无名,高叟生无权。
权随粪土尽,名与穹壤传。
刘生劝高叟,世事不两全。
饥且拾落英,渴且左奭右斗寒泉。
快吟三千篇,多活五百年。
胡公在菊潭喝酒,八十岁时头戴貂蝉帽子。
高叟在菊磵饮酒,六十岁时头上满是白发。
胡公死后无人知晓,高叟活着却毫无权势。
权势随着粪土消失,名声却能与天地长存。
刘生劝高叟,世事难以两全。
饥的时候只能拾起落花,渴的时候只能在寒泉边左右徘徊。
快意吟诵三千篇诗,或许能多活五百年。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交织。诗人借用胡公与高叟的对比,探讨名与权的关系,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通过两位饮酒者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选择与结果。胡公虽享有盛名,但死后无人问津;而高叟则活着却无权无势,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的重视与对名声的忽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认为权力如同尘埃,难以长久,而名声则能超越生死,流传千古。
同时,诗中提到刘生的劝诫,强调世事难以两全,生活的艰辛使得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感到无奈。作者通过“快吟三千篇”来表达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暗示通过艺术创作来延续生命的意义。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富于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比喻(如“权随粪土尽”)和对比(胡公与高叟的对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生命的意义,强调了权力的短暂与名声的永恒。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胡公的年龄是多少?
高叟的饮酒场所叫什么?
诗中提到的刘生对高叟的劝诫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强调的是享乐与豪放,而刘克庄则更为沉思与哲理,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