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2:22
年年二月卖花天,唯有小桃偏占先。
初见嫩红无不喜,终知俗艳几多妍。
邻翁已折郊园里,贵客争夸粉署边。
可惜工夫吟向此,会须留醉牡丹前。
每年到了二月的卖花时节,唯有小桃花最先开放。
初见它那嫩红的花色,怎能不让人喜爱?
但细想起来,普通的花卉也有许多艳丽的美。
邻居的老翁已经在乡间的园子里摘下了桃花,
贵客们争相赞美那粉色的花朵。
可惜我却在这里吟唱,真应该把醉意留在那牡丹花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山涯,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文、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作品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
《和江邻几省中赏小桃》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春天,桃花盛开。诗人置身于赏花的环境中,既感受到桃花的美丽,也反思了花卉的俗气与珍贵,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桃花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花卉美丽与俗艳之间的思考。诗中,桃花作为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诗的开头,通过“年年二月卖花天”的叙述,引入了赏花的主题,展现出每年春天的常态与期待。
“唯有小桃偏占先”,一句中,诗人将桃花置于众花之上,突显了它的早熟与独特。接下来的“初见嫩红无不喜”,表现了诗人对桃花的初恋般的欣喜,然而“终知俗艳几多妍”则体现出诗人对花卉美的深刻反思,暗示了自然之美与人为美之间的对比。
在描绘邻居老翁折花的场景时,诗人再一次展示了社会生活的百态,反映出人们对桃花的争相赞美。最后一句“会须留醉牡丹前”则展现了诗人对更为华丽的牡丹的向往,暗示着对更高层次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花卉以及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展示了他对美的独特见解。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桃花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对美的思考。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