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50
婆饼焦,儿不食。
尔父向何之,尔母山头化为石。
山头化石可奈何,遂作微禽啼不息。
这位母亲的饼已经焦了,孩子却不肯吃。
你父亲要去哪里呢,你的母亲在山头化作了石头。
山头变成石头了,我们无可奈何,
于是我化作小鸟,不停地啼叫。
这首诗通过家庭的破碎和母亲的离去,反映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山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坚韧和永恒,而这里的化石则充满了悲凉和无奈,暗示着亲人的逝去让人无法释怀。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写生活细节,善于抒情。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禽言四首》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家庭的思念。作品中的山鸟形象,表现了对失去亲人的无奈与悲伤,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梅尧臣的《山鸟》是一首充满悲伤与无奈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位母亲的辛劳与牺牲,她为孩子准备的婆饼却因焦而无法食用,象征着母爱的无私与无奈。接着,诗人用“尔父向何之”这一句表明了家庭的破碎,父亲的离去让孩子失去了依靠,而“尔母山头化为石”则是对母亲的隐喻,暗示着母亲的去世或无力感。最后,诗人化为小鸟在山间啼叫,表达了他对亲情的痛苦和对失去的哀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坚韧,同时也提醒读者珍惜眼前的亲情与生活。
全诗围绕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展开,展现了对家庭的深切思念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母爱的怀念和对亲情的渴望,体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坚韧。
“婆饼焦,儿不食”中,儿不食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尔母山头化为石”,这里的“石”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遂作微禽啼不息”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