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22
年更六十七,旬满三百六。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
禅心澹不起,非人自歌哭。
芸芸初莫御,势尽行将复。
学道道可成,无心心每足。
守岁听儿曹,自笑未免俗。
这年已经过了六十七年,十天又满了三百六十。
我俯身仰望,心中究竟为何,万事都像转动的车轮。
禅心宁静不起,只有自己在歌唱和哭泣。
芸芸众生初始无法抵挡,力量耗尽后终将复苏。
学习道理是可以成功的,无心的人心中总能满足。
在除夕之夜听着孩子们的欢笑,自嘲未免俗气。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隐含了道家和禅宗思想,表达了对人生、时间流逝和内心平静的思考。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其诗风清新脱俗,文章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诗作于除夕之际,反映了诗人在岁末时分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除夜》一诗,虽是平淡的日常之作,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年更六十七”引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时间的流逝,紧接着“旬满三百六”则进一步强调了日子的积累,令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诗人通过俯仰的动作,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在这万事如转的世界里,人是否能够停下脚步,问一问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渴望?此句不仅展示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也引发了对存在的哲学思考。
接下来的“禅心澹不起,非人自歌哭”则转向了内心的状态。禅心的宁静,却又被外在的喧嚣打扰,诗人自觉孤独,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世俗的无奈与反思。
而“学道道可成,无心心每足”则是一种自我解脱的境界,学习道理能够使人心灵得到满足,而无心则是最重要的。最后一联“守岁听儿曹,自笑未免俗”,以轻松幽默的语气结束,表现出诗人尽管对世事感慨颇多,但仍能在守岁时与孩子们的欢笑中找到快乐。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穿插内心的思考与外界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内心和世俗生活的深刻洞察,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生活的温馨。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意义以及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年更六十七”是指什么?
A. 诗人的年纪
B. 一年的时间
C. 六十七个节日
诗人用“万事如转毂”来比喻什么?
A. 人生的无常
B. 时间的快速流逝
C. 诗人的孤独
“学道道可成,无心心每足”中的“无心”指的是什么?
A. 不关心世事
B. 内心自在
C. 无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