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7:04
《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作者:苏辙
至后雨如泻,晴来热更多。
簿书沾汗垢,岩石思藤萝。
赖有祠宫静,时容俗客过。
老郎无不可,公子亦能和。
道胜还相接,禅迷屡见诃。
清凉生绝念,烦暑散沉疴。
古木便张幄,鸣禽巧当歌。
桃香呈绛颊,瓜熟裹青罗。
饭细经唇滑,茶新到腹薖。
剧谈时自笑,饱食更无它。
适意未应厌,后游真若何。
官居邻曲沼,田畎助清波。
晚照明疏柳,微风响众荷。
因舟尚可载,小雨试渔蓑。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避暑的情景。雨后如倾,阳光照射下来反而更热。书卷沾染了汗水,岩石上的藤萝令人遐想。幸好庙宇宁静,可以容纳一些世俗的客人。老年人无所谓,年轻人也能融洽相处。道教的胜境与世俗相接,禅宗的迷惑时常受到批评。清凉的气息排遣了烦恼,酷暑散去,身体的沉疴也随之消散。古老的树木撑开大帐,鸟儿巧妙地唱着歌。桃花香气扑鼻,成熟的瓜果裹在青色的罗布中。饭菜细腻,入口滑爽,刚冲泡的茶水温暖了肚子。谈笑间自然流露出轻松的愉悦,吃饱了就更无其他的想法。享受这适意的时光,之后的游玩又该如何呢?住在附近的官员,田野也助长了清澈的波光。夕阳照耀着疏落的柳树,微风拂动着满塘的荷花。乘舟而行,偶尔的小雨也可试试渔具。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潇湘居士,北宋著名诗人和文学家,苏轼之弟。他以诗、文、词俱佳而闻名,尤其以豪放的个性和广博的知识受到后人的推崇。
本诗写于盛夏时节,诗人陪伴友人杜充、张恕在鸿庆宫避暑。此时正值酷暑,雨后湿气重,但庙宇静谧,适合消暑和交友。
苏辙的这首《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生动地描绘了盛夏避暑的惬意与宁静。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完美结合,以展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开篇即以“至后雨如泻,晴来热更多”揭示了夏季气候的极端变化,接着引入个人感受,书籍因汗水而沾湿,暗示了在热气中对清凉的渴望。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庙宇的安静和友人的欢聚,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态度,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诗中多次提到自然的清凉,“清凉生绝念,烦暑散沉疴”,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赖,正是这种清凉的环境让人忘却烦恼,恢复身心的宁静。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丰盛的饭菜和轻松的谈话,传达了与友人相聚的乐趣,呈现出生活中的简单快乐。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古木、鸣禽、桃香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避暑图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谊、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交往,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一种豁达、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避暑地点是哪个?
诗中哪一项描绘了夏天的气候变化?
诗中提到的“老郎”与“公子”分别指代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