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4:21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作者:苏辙 〔宋代〕
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喑。
兽骄従不避,人到记由今。
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
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
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的环境,诗人手持拐杖走到尽头的小路,四周的庭院里仍然有树木环绕。这里的飞鸟不再受到惊扰,万竹丛中正好映入眼帘。远处传来虎啸,风中传来竹子的声音,霜降多了,蝉声也因而沉寂。野兽在这里显得骄傲而不怕人,而我却在此时此刻回想起过去的事情。虽然没有时间长住于此,只能暂时吟咏一番。青松可以不食,黄叶也不需要被子。偶尔迷路来到这里,渐渐感到此地的深邃。堂内有位隐士,发髻上依然插着簪子。
作者介绍: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隐居南溪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溪隐居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的隐居场所,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接下来的两联描写了这里的自然环境,飞禽、万竹、虎啸、霜降,生动地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状态,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心境的宁静。
中间的“兽骄従不避,人到记由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虽身处山林,却依然心有所念,追忆过去的点滴。最后几句“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表达了对生活简朴的追求,而“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则点明了隐士的存在,增添了诗的深度和哲思。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苏辙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虎啸风吹籁”,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柱杖”象征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幽士”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