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00:31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我扫地开门,松树和柏树的香气扑鼻而来,僧人的院子在漫长的夏季里也显得格外清凉。
公庭中事务繁杂,令人厌倦已久,而在这清净的地方安然入睡,似乎可以长久。
窗外的修竹郁郁葱葱,窗边的藤席显得格外绿意盎然,白莲花在门前的石盆中亭亭玉立。
厨房里晚餐的红米饭已经煮熟,忽然想起在田间烹鸡的美味。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僧家的清凉环境和对乡村田舍美食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在诗歌上有独特的风格,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苏辙病中,反映了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绘僧家清幽的环境,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怀念。
本诗通过简单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幽静的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首句“扫地开门松桧香”便设定了一个清新而舒适的场景,接着描绘僧家长夏的清凉,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在诗中,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有机结合,令读者感受到一份淡淡的惆怅和满足。最后几句通过描绘晚餐的场景,唤起了对乡村田舍的怀念,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远离喧嚣,归于自然”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手法,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田舍的怀念,展现出一种逃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绘的厨房晚饭是什么?
诗人对公庭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