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23:0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08:44
锦园春 元夕雨止,仍不见月
作者: 汪东 〔清代〕
素娥初沐。仍风鬟乱裹,未忺妆束。
却恨开筵,费今宵镫烛。
霓裳舞曲。忍孤负众仙芳躅。
绣枕新啼,银屏旧影,西楼人独。
全诗翻译:
夜色渐浓,素月初升,却因刚刚止雨,月光依旧难见。
头发随风飘乱,妆容尚未完全打理,心中不免怨恨盛筵已开,今夜的烛光被白白浪费。
霓裳舞曲奏起,怎能辜负众仙子如花般的芳华?
绣枕上新泪悄然流下,银屏上旧影依稀可见,独自坐在西楼的人,心中满是惆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爱情情感,风格细腻而感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佳节,正值春雨过后,诗人在此时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人气息和对美的追求。
这首《锦园春 元夕雨止,仍不见月》通过描绘元宵夜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开头以“素娥初沐”引入月亮,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但随着“仍不见月”的设定,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风鬟乱裹,未忺妆束”展现了诗人对美丽的追求,然而现实的局限让他感到无奈,特别是“费今宵镫烛”的自责,揭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随后,“霓裳舞曲”与“仙芳躅”则通过美妙的舞曲与仙女的芳踪,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两句“绣枕新啼,银屏旧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坐在西楼,满怀惆怅,回忆过去的美好,仿佛在诉说一种失落的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夜晚,令人心醉神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佳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素娥”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霓裳舞曲”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西楼人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