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家傲·病枕逢逢惊晓鼓》

时间: 2025-04-26 03:38:31

诗句

病枕逢逢惊晓鼓。

那堪送客江头路。

莫唱骊驹催客去。

风又雨。

花飞一片愁千缕。

折柳凄然无胜语。

加餐更把篝衣护。

泥滑篮舆须稳度。

云飞处。

亲闱安问应旁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31

原文展示

渔家傲·病枕逢逢惊晓鼓
作者: 牟巘 〔宋代〕

病枕逢逢惊晓鼓。那堪送客江头路。
莫唱骊驹催客去。风又雨,
花飞一片愁千缕。折柳凄然无胜语。
加餐更把篝衣护。泥滑篮舆须稳度。
云飞处,亲闱安问应旁午。

白话文翻译

在病榻上听到惊晓的鼓声,心中感到不安。
怎能忍受在江边送别的痛苦呢?
不要再唱那催促客人离去的骊驹曲了。
风雨交加,
花瓣飞舞,愁绪绵绵如千缕细丝。
折柳送别,心中悲凉,难以言语。
再添一餐,更要把篝衣严加保护。
泥路滑,乘坐的篮舆需小心稳妥通过。
在云飞的地方,
亲友安好问候,应该在午后再说。

注释

  • 病枕:生病时的枕头,暗示诗人处于病痛之中。
  • 逢逢:形容时间的频繁,或是指鼓声的节奏。
  • 骊驹:指骏马,常用来比喻催促离去的情形。
  • 折柳:古代送别时折柳枝,象征离别。
  • 篝衣:篝火旁的衣服,意指保暖。
  • 篮舆: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强调行路的艰难。

典故解析

  • 折柳送别:古人常用柳条作为送别的象征,表达离愁别绪。
  • 骊驹:古代诗词中常用马作为离别的象征,特别是骊马,常与送别场景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巘,宋代词人,以其情感细腻和语言优美著称。生平经历多变,常常在动荡的时代中创作,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作者病卧期间,表达了因身体不适而对送别场景的无奈与愁苦。词中描绘的送别场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尤其是身处病痛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以“病枕”开头,便直入诗人内心的脆弱与不安。清晨的鼓声打破了宁静,唤起了对离别的思考。这里的“送客”不仅是对友人的离去,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病榻上,无法参与到朋友的欢送中,反而更显得孤独与无奈。接着,风雨的描写则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悲伤,花瓣飞舞如愁绪的千缕,增添了忧伤的氛围。

“折柳凄然无胜语”一句,传达了诗人送别的痛苦与无言,柳枝象征着离别的悲伤,而“加餐更把篝衣护”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尽管身处病痛中,仍保持对生活的关注与希望。最后一句“云飞处,亲闱安问应旁午”,既是对亲友的问候,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词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成功传达了对友人离别的哀伤和对生命无常的反思,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枕逢逢惊晓鼓:描述诗人因病卧床,听到晨鼓声,心中不安。
  2. 那堪送客江头路:对送别情景的无法承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3. 莫唱骊驹催客去:请求停止那催促离去的曲调,显示对离别的厌恶。
  4. 风又雨:描绘天气的恶劣,反映内心的忧虑。
  5. 花飞一片愁千缕:花瓣如愁绪一般纷飞,暗示难以解开的情感。
  6. 折柳凄然无胜语:折柳送别,无言以对,表现离别的悲凉。
  7. 加餐更把篝衣护:生活中的细节,尽管病痛仍需关注生活。
  8. 泥滑篮舆须稳度:行路的艰难,象征人生的不易。
  9. 云飞处,亲闱安问应旁午:表达对亲友的关心与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飞一片愁千缕”比喻愁绪的纷繁。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风又雨”与“花飞愁”,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病痛、送别、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病枕:象征病痛与脆弱。
  2. 晓鼓:代表新的一天与新的开始,亦是无情的时光。
  3. 骊驹:象征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4. 折柳:送别的典故,象征离愁。
  5. 花飞:愁绪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牟巘
    C. 苏轼

  2. “病枕逢逢惊晓鼓”中的“病枕”指的是什么? A. 床头的枕头
    B. 生病时的枕头
    C. 船上的枕头

  3. “折柳凄然无胜语”中“折柳”代表什么? A. 送别
    B. 欢庆
    C. 相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离愁。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作品,描绘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送别》:两者都涉及离别的主题,但《渔家傲》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送别》则更强调友人的情谊与祝愿。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行香子·天与秋光 临江仙·梅 多丽·咏白菊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声声慢·寻寻觅觅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满江红 其七 暮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扬风乍毛 身首异处 老教 雕楹碧槛 龝字旁的字 失而复得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补考 攴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遗簪弊履 隶字旁的字 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包含益的成语 衢市 一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