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

时间: 2025-04-27 03:28:20

诗句

勿谓此亭水,岿然气不群。

静中观变化,闲处立功勋。

水细通岩窦,亭高压海云。

隐居行素志,不负圣明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8:20

原文展示:

勿谓此亭水,岿然气不群。
静中观变化,闲处立功勋。
水细通岩窦,亭高压海云。
隐居行素志,不负圣明君。

白话文翻译:

不要以为这座亭子只是水边的建筑,它屹立在这里,气势非凡。
在宁静中观察万物的变化,在闲适中成就伟大的事业。
水流细细,穿过岩石的洞穴,亭子高高在上,俯瞰海上的云雾。
隐居于此,追求清淡的志向,不辜负明君的期望。

注释:

  • 勿谓: 不要认为。
  • 岿然: 高耸挺拔的样子,形容气势非凡。
  • 闲处: 安静的地方,形容环境清幽。
  • 功勋: 成就和功绩。
  • 水细: 水流细小而清澈。
  • 岩窦: 岩石的洞穴。
  • 压海云: 形容亭子高耸,压迫着海面上的云雾。
  • 隐居: 隐藏于世,过隐逸生活。
  • 素志: 清淡、朴素的志向。
  • 圣明君: 明智的君主,指理想的统治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隐居行素志”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强调隐居的高尚品德和追求清淡生活的志向。古人常以“隐士”自许,寻求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景山,号惭愧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与侄孙一同游览小山之际,面对山间亭子,抒发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是一首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人生向往的诗作。诗中以“亭”作为核心意象,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开头两句通过“勿谓此亭水,岿然气不群”来强调亭子的非凡气质,展现出诗人对于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欣赏。接着,诗人描绘了观察自然变化的乐趣,强调在宁静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诗中的“水细通岩窦,亭高压海云”进一步描绘了亭子所处的优美环境,细水流过岩窦,显现出自然的灵动,而亭子高耸则营造出一种俯瞰全局的视角,这种对比增强了自然与人造的和谐美感。最后两句“隐居行素志,不负圣明君”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以及在隐居中追求高尚理想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亭子与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勿谓此亭水,岿然气不群。
    不要以为这座亭子仅仅是水边的建筑,它的气势屹立不群。

    • 这里强调亭子的非凡气质,表现诗人对其的赞美。
  2. 静中观变化,闲处立功勋。
    在宁静中观察自然的变化,在悠闲的环境中成就伟大的事业。

    • 表达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与对成就的追求。
  3. 水细通岩窦,亭高压海云。
    水流细细地穿过岩石的洞穴,亭子高高在上,俯视海上的云雾。

    • 描绘出亭子环境的优美,展现自然的灵动与亭子的庄重。
  4. 隐居行素志,不负圣明君。
    隐居于此,追求清淡的志向,不辜负明君的期望。

    • 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强调了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 “亭高压海云”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亭子的高耸。
  • 对仗: 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亭子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在宁静中追求理想与成就,表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内心的宁静。
  • : 代表着灵动与变化,暗示着生命的流动。
  • 岩窦: 描绘出自然的奇妙与深邃。
  • 海云: 体现出广阔与无限的可能性,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子是位于哪里?
    A. 山下
    B. 小山之上
    C. 水边

  2. “隐居行素志”中“素志”指的是什么?
    A. 复杂的志向
    B. 清淡的志向
    C. 丰富的志向

  3.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隐逸生活?
    A. 水
    B. 岩窦
    C. 亭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隐逸生活的优雅与宁静。

诗词对比:

  • 戴复古《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戴复古更侧重于对亭子与自然的描绘,而王维则以秋天的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寄长武朱尚书 寄宋州田中丞 送僧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闻蝉感怀 夜坐 寄无得头陀 上谷旅夜 赠牛山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茫的成语 洽博多闻 外观 恶薄 跗萼联芳 遗学 刀字旁的字 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高飞远走 臼字旁的字 说好嫌歹 君子人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餔糟啜醨 兵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