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2: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2:23:37
对雪
松门堆复积,埋石亦埋莎。
为瑞还难得,居贫莫厌多。
听怜终夜落,吟惜一年过。
谁在江楼望,漫漫堕绿波。
这首诗描绘了雪天的情景。松树门前堆积着厚厚的雪,连石头和地上的草都被埋没了。雪虽然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贫困的环境中也难得见到。整夜的雪声令人怜惜,转眼之间又是一年过去。是谁在江边楼上遥望,漫漫的雪花如同绿色的波涛一般飘落?
齐己,字道和,号岫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他曾任职于朝廷,晚年归隐,专注于诗词创作。齐己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在平静的雪夜中,借助对雪的描绘,反映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匆匆的惋惜。
《对雪》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但在平静的表面下,蕴含着诗人对生活、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诗人通过描写松门前的积雪,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凝重的氛围。雪的覆盖不仅仅是自然的现象,更象征着一种无情的时间,埋没了原本的生机。
“为瑞还难得,居贫莫厌多”两句,诗人从对雪的景象引申到生活的感悟,雪虽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贫困生活中却显得如此珍贵,暗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听怜终夜落,吟惜一年过”,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雪花落下,带走了光阴,诗人的情感在此刻显得更加深沉。最后一联“谁在江楼望,漫漫堕绿波”,通过江边的景象,进一步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谁在静静地欣赏这一切,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滋味?
整首诗以雪为线索,层层递进,既有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齐己深厚的诗歌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雪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中“松门堆复积”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雪花落下的声音
B. 松树门前积雪的情景
C. 生活的贫困
诗人通过“为瑞还难得”表达了什么?
A. 对雪的赞美
B. 对吉祥的渴望
C. 对贫困的无奈
最后两句“谁在江楼望,漫漫堕绿波”中,“江楼”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观察与思考生活的地方
C. 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