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0:3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39:19
宿江寺
作者: 齐己 〔唐代〕
岛僧留宿慰衰颜,
旧住何妨老未还。
身共锡声离鸟外,
迹同云影过人间。
曾无梦入朝天路,
忆有诗题隔海山。
珍重来晨渡江去,
九华青里扣松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岛上寺庙留宿的情景,与一位僧人的交流。诗人感叹自己的衰老,尽管时光流逝,他的心灵依旧未曾改变。诗中提到与鸟儿的鸣叫声相伴,身影与云影交错,似乎与世无争。诗人回忆起曾有的理想和追求,虽然如今已不再年轻,但仍然珍惜与友人相聚的时光,期待清晨渡江的旅程。
作者介绍:齐己,字惟其,号青原,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849年。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写山水与佛教意境,常常以禅宗思想为背景,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人雅士频繁往来于山水之间,借以抒发情感与理想。齐己在寺庙中留宿,受到僧人的影响,触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
《宿江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与岛僧的交流,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开头的“岛僧留宿慰衰颜”,便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了身与心的和谐,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锡声离鸟外”,不仅描绘了寺庙的环境,还象征着一种心灵的寄托。鸟儿的啼鸣与锡声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接下来,诗人以“曾无梦入朝天路”表达了对理想的追忆,显示出他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与留恋。
最后的“珍重来晨渡江去”,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珍惜,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齐己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切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留宿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理想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珍惜,体现了一种禅意的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与谁的交流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A. 友人
B. 僧人
C. 游客
“身共锡声离鸟外”中,“锡声”代表什么?
A. 嘈杂
B. 宁静
C. 欢乐
“曾无梦入朝天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
B. 理想
C.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