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25:45
原文展示: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
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这间石头做成的房子仿佛是麒麟的家,秋天的苔藓覆盖在坛子上,比漆还要干净。
僧人头上披着袈裟,心中却是空无一物,黄猿和白猿每日啼叫不息。
齐己是唐代著名的僧人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修行生活,融汇了禅宗的思想。本诗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蕴含着深厚的禅意。
作者介绍:
齐己(779年-865年),字仲明,号东皋,唐代诗人,生于江南。齐己以禅宗见解和自然景观为题材,作品具有独特的禅意和灵动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齐己隐居于山中,常常观察自然,感受生命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赠岩居僧》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隐居僧人的生活和他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句“石如麒麟岩作室”,以麒麟的典故引出隐居环境的神圣与静谧,强调了岩石的坚固与深邃。接着“秋苔漫坛净于漆”一句,生动描绘了秋天苔藓覆盖在坛子上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清澈、干净的自然环境,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尘无染的心境。
“袈裟盖头心在无”是诗中最具禅意的句子,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袈裟的覆盖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已然远去,心中只剩下空灵的状态。最后一句“黄猿白猿啼日日”更是将自然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猿的啼叫声中透露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声音,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这份宁静和自在。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禅宗哲学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现了禅宗思想中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石如麒麟岩作室”比喻了什么?
“袈裟盖头心在无”中的“心在无”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猿白猿”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