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城东晚眺》

时间: 2025-05-02 02:06:32

诗句

偷閒微步到城东,路绕长堤曲复通。

河上波涛吞夕照,营门鼓角响西风。

四围野色炊烟外,万点秋声落叶中。

兴尽归来天已暮,酒楼灯影渐分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6:32

原文展示:

城东晚眺
作者: 陈以豫 〔清代〕

偷閒微步到城东,
路绕长堤曲复通。
河上波涛吞夕照,
营门鼓角响西风。
四围野色炊烟外,
万点秋声落叶中。
兴尽归来天已暮,
酒楼灯影渐分红。

白话文翻译:

我偷偷闲步来到了城东,
小路绕过长堤,曲折而通畅。
河面波涛汹涌,吞没了夕阳的光辉,
营门外鼓声和角声在西风中响起。
四周的野色在炊烟之外,
万点秋声伴随着落叶飘零。
兴致尽了归来时天已渐暗,
酒楼里的灯影逐渐分开了红色的光线。

注释:

字词注释

  • 偷閒:偷偷地闲逛。
  • 微步:轻轻走动。
  • 曲复通:弯曲而又通畅。
  • 河上波涛:河面上汹涌的波浪。
  • 吞夕照:吞没了日落的光辉。
  • 落叶:秋天掉落的树叶。
  • 兴尽:兴致已尽。
  • 渐分红:渐渐分开了红色的灯光。

典故解析

  • “夕照”指的是日落时的光辉,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 “营门鼓角”可能指的是军营的鼓声和号角声,表现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以豫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其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善于通过细节描绘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闲游城市东部的场景,表达了他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愉悦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得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渴望片刻的宁静和自我反省。

诗歌鉴赏:

《城东晚眺》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轻盈的步伐走到城东,仿佛在追寻一种自由与恬静。诗中的意象丰富,长堤、河流、夕阳、鼓声、炊烟、落叶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季画卷。诗人用“河上波涛吞夕照”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夕阳的光辉被河水吞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而“兴尽归来天已暮”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引发了诗人的反思,兴致已尽,归来的路上,天色渐晚,酒楼的灯影也渐渐模糊,似乎在传达一种惜时与感伤。整首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偷閒微步到城东:诗人轻轻地走到城东,暗示着对悠闲时光的渴望。
  2. 路绕长堤曲复通:小路弯弯曲曲,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3. 河上波涛吞夕照:波涛汹涌,夕阳的光辉被吞没,显示了自然的壮丽。
  4. 营门鼓角响西风:军营的鼓声与号角在西风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5. 四围野色炊烟外:四周的野色被炊烟所包围,展现出田园的宁静。
  6. 万点秋声落叶中:秋天的声音伴随着落叶,强调了季节的特征。
  7. 兴尽归来天已暮:兴致已尽,归来的时候天色已晚,暗示时间的流逝。
  8. 酒楼灯影渐分红:酒楼里的灯光逐渐模糊,给人一种温暖而又伤感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水与夕照相互作用,增强了自然的动感。
  • 拟人:波涛的“吞没”与秋声的“落叶”,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兴尽归来天已暮”与“酒楼灯影渐分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城东的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暖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东: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探索的地方。
  • 长堤:代表着自然的延续与生命的旅程。
  • 波涛:象征着力量与变化。
  • 夕照:传达出温暖和时间的流逝。
  • 鼓角:代表着征战与庄严。
  • 炊烟:象征着生活的气息与温暖。
  • 落叶:表现出秋天的特征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偷閒”指的是什么?
    A. 偷偷地工作
    B. 偷偷地闲逛
    C. 偷偷地学习
    D. 偷偷地跑步

  2. “河上波涛吞夕照”中“吞”字的意思是?
    A. 吞下
    B. 吞噬
    C. 吞咽
    D. 吞食

  3. 诗中提到的“酒楼”主要代表什么?
    A. 休闲的场所
    B. 战斗的地方
    C. 自然的景象
    D. 学习的地方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乡村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城东晚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意象,但是《城东晚眺》更侧重于城市与自然的结合,而《山居秋暝》则更强调孤独与宁静。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环境对诗人的情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维与李白的诗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曲游春 郊外探春作 曲游春 上巳修承招同诸子修禊 曲游春 花朝 曲游春 其二 李公子明湖秋宴 曲游春 其一 题俞仲隅卧游图,送别 曲游春 丁亥仲冬之望西湖微雨用草窗韵 曲游春 约园 曲游春 道旁短垣中,绯桃余花数朵,妍媚可悦,如使移植都门,必当忙煞游春车亦 曲游春 秋日寄绮香侄妇 曲游春·夜坐感事,用草窗禁烟湖上薄游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史观 廾字旁的字 大谋不谋 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伯仲之间 馬字旁的字 舟车劳顿 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国际象棋 碍目 重起炉灶 聚众滋事 倮国 建之底的字 朱彝尊 包含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