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3:19
淮甸当年忆旅游,
衲衣棕笠外何求。
城中古巷寻诗客,
桥上残阳背酒楼。
晴色水云天合影,
晚声名利市争头。
可怜王化融融里,
惆怅无僧似惠休。
在淮甸的那年我曾游历,
穿着僧衣、戴着棕色斗笠,我又能期待什么呢?
在古老的城中小巷寻找诗人,
桥上夕阳映照着酒楼的背影。
晴朗的天气与水天一色,
晚间的喧闹中名利争先恐后。
可怜在王化的温暖中,
却感到惆怅,似乎再无高僧如惠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号称“齐隐”,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在诗中常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尤其是在宗教和哲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是士人游历、吟咏之风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游历淮甸,缅怀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名利的讽刺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寄吴国知旧》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诗作。诗中回忆了淮甸的游历,展现了诗人对昔日生活的追忆。开篇以“淮甸当年忆旅游”引入,直接表明了怀旧的主题,随后以“衲衣棕笠外何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与无求,象征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城市古巷与酒楼的景象,夕阳的余辉映照着酒楼的背影,仿佛是对过往欢聚时光的追忆。而“晴色水云天合影”和“晚声名利市争头”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后者却是对喧闹名利场景的揭露,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浮华的冷漠与拒绝。
最后两句提及王化与惠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清净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叹。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及对现实的深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惠休”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惠能
c) 杜甫
诗中的“名利市”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和谐安定
b) 争名夺利
c) 清净无为
“衲衣棕笠”象征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财富
b) 淡泊无求
c) 享受奢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怀旧与人生哲学,但李白更为奔放,常用豪放的语言表达对自由的渴望,而齐己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淡泊,风格较为内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