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月》

时间: 2025-05-03 21:12:09

诗句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

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

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

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

乃翁看月揩病目。

手足顽麻头发秃。

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2:09

原文展示: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白话文翻译:

在绣江再次见到中秋的月亮,岁月流逝,月亮圆了,人却依然不完整。相隔千里,共同仰望那美丽的月亮,心中苦恨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离别的场景。今晚举杯,谁能与我共饮?孟光举起案子对着梁鸿。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依次举杯向父亲祝寿。父亲看着月亮,擦拭着因病而模糊的眼睛。手脚麻木,头发稀疏。只愿能团圆三十个秋天,不在乎东西南北的方向。

注释:

  • 绣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
  • 岁去月圆人尚缺:比喻岁月流逝,虽然月亮圆满,但人的生活或情感仍有缺憾。
  • 共婵娟:共同欣赏美丽的月亮。婵娟,指月亮。
  • 苦恨亭亭照离别:苦恨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离别的场景,增加了离别的痛苦。
  • 孟光举案对梁鸿: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孟光和梁鸿是夫妻,孟光举案齐眉,表示夫妻和睦。
  • 众雏:指孩子们。
  • 寿乃翁:向父亲祝寿。
  • 揩病目:擦拭因病而模糊的眼睛。
  • 团圞: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高登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诗人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月亮的圆满和人的缺憾,以及对家庭和睦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诗中“岁去月圆人尚缺”一句,巧妙地将月亮的圆满与人的缺憾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完整家庭的渴望。而“相望千里共婵娟”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后文通过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而孩子们为父亲祝寿的场景,则增添了温馨和亲情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

诗词解析:

  •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诗人再次在绣江见到中秋的月亮,感叹岁月流逝,虽然月亮圆满,但人的生活或情感仍有缺憾。
  • “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诗人与远方亲人共同仰望美丽的月亮,心中苦恨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离别的场景,增加了离别的痛苦。
  • “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今晚举杯,谁能与我共饮?通过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 “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依次举杯向父亲祝寿,增添了温馨和亲情的氛围。
  • “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父亲看着月亮,擦拭着因病而模糊的眼睛,手脚麻木,头发稀疏,展现了岁月的无情。
  • “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诗人只愿能团圆三十个秋天,不在乎东西南北的方向,表达了对团圆的深切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月亮的圆满与人的缺憾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完整家庭的渴望。
  • 典故:使用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 排比: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依次举杯向父亲祝寿,通过排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诗人表达了对完整家庭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深切愿望。

意象分析:

  • 中秋月:象征团圆和美好,同时也映照出人的缺憾和离别的痛苦。
  • 孟光举案:典故中的意象,象征家庭和睦和夫妻恩爱。
  • 众雏立侍: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象征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去月圆人尚缺”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但人的生活或情感仍有缺憾。 B.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人的生活或情感也圆满。 C.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人的生活或情感更加丰富。

  2. 诗中“孟光举案对梁鸿”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A. 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家庭和睦。 B. 梁鸿举案的典故,强调夫妻恩爱。 C. 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夫妻恩爱。

  3. 诗中“但愿团圞三十秋”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希望家庭和睦三十年。 B. 希望团圆三十年。 C. 希望生活美满三十年。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高登的《中秋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以中秋月为背景,但高登的诗更侧重于家庭团聚和对团圆的渴望,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高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唐宋词鉴赏辞典》:收录了唐宋时期的词作,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进行更深入的鉴赏和比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晚归庐山留别道友 晚题江馆(一作晚秋江馆书事寄姚郎中) 投江州张郎中 寄宁海李明府 长安送人(一作送乡人) 春喜友人至山舍 春日山居寄友人 出关后寄贾岛 冬日山居思乡 秋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昧死以闻 詅卖 一朝一夕 无待蓍龟 中产 持禄取容 形命 包含招的成语 植性 倒八字的字 䀇子 里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鬼泣神嚎 漏结尾的成语 耳刀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