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9:0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9:06:57
原文展示:
自叹 高登 〔宋代〕
平生无技能,素业。,世期跻唐虞。愤尝献瞽言,。,宁惮攀虎须。由此隔,。,束如囚拘。索米无处,。,漫不分贤愚。梁竦知徒劳,渊明奈。书狱讼简,沈迷眩铅朱。,窗几罗蛛丝。简编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技能、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和自嘲。他提到自己曾勇敢地提出建议,但结果却是被隔离,生活如同囚徒。他感到无处寻求帮助,对世事的判断也变得模糊。他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能是徒劳的,就像梁竦和渊明一样,面对简化的狱讼和沉迷于文书工作,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窗台上布满了蜘蛛网,书籍也残缺不全。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登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自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感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且在社会中受到排斥和误解时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嘲和比喻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愤尝献瞽言”和“宁惮攀虎须”显示了作者的勇气和坚持,但随后的“由此隔”和“束如囚拘”则揭示了这种坚持带来的孤独和困境。诗的结尾通过对梁竦和渊明的引用,以及对简化的狱讼和文书工作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值得深思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在这种追求中感受到的无奈和自嘲。通过自嘲和比喻的手法,作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宁惮攀虎须”中的“攀虎须”比喻什么? A. 冒险 B. 隐逸 C. 学习 D. 工作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梁竦”和“渊明”分别代表了什么? A. 勇敢和隐逸 B. 智慧和勤奋 C. 无知和懒惰 D. 贪婪和自私 答案:A
诗的结尾“窗几罗蛛丝。简编残,。”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丰富多彩 B. 生活的单调乏味 C. 生活的忙碌充实 D. 生活的自由自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