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9:39
原文展示:
九日 高登 〔宋代〕 塞雁南飞度戍楼,一声天地有馀秋。 家连沧海难穷目,人在蛮荒欲尽头。 莫效涓埃裨国计,况无毛发为身谋。 所须菽水能多少,踪迹飘然不系舟。
白话文翻译:
边塞的大雁向南飞过守卫的楼台,一声鸣叫使得天地间充满了秋意。 家乡远在沧海之滨,难以望尽,而自己身处荒凉之地,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不要像微小的尘埃那样对国家有所贡献,更何况连一根毛发都不为自己谋划。 所需不过是些许的粮食和水,我的行踪如同漂泊无依的小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于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高登身处边塞时所作,通过对塞雁南飞、家乡遥远、身处荒凉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流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塞雁南飞、家乡遥远、身处荒凉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塞雁南飞度戍楼,一声天地有馀秋”描绘了边塞的秋景,塞雁的鸣叫使得天地间充满了秋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家连沧海难穷目,人在蛮荒欲尽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家乡远在沧海之滨,难以望尽,而自己身处荒凉之地,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后两句“莫效涓埃裨国计,况无毛发为身谋。所须菽水能多少,踪迹飘然不系舟”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家乡遥远、身处荒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漂泊无依的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塞雁南飞度戍楼”中的“塞雁”指的是什么? A. 边塞的大雁 B. 南飞的大雁 C. 边塞的守卫 D. 南飞的守卫
诗中“家连沧海难穷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边塞的喜爱 C. 对国家的忧虑 D. 对荒凉的无奈
诗中“莫效涓埃裨国计”中的“涓埃”比喻什么? A. 微小的尘埃 B. 微不足道 C. 微小的贡献 D. 微小的谋划
诗中“踪迹飘然不系舟”中的“不系舟”比喻什么? A. 漂泊无依 B. 行踪不定 C. 漂泊无依的小船 D. 行踪不定的守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