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4: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4:16:06
寄参寥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
惟於世外人,相从可忘年。
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
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
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
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疏烟。
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
此泉如此公,遇物作清妍。
一别今几时,绿首成白颠。
子亦怜我老,我岂要子怜。
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
酌我岩下水,咽子山中篇。
我一生向往西方,最终却沦落于此地。
唯有那世外高人,才能让我忘却年华。
道人赞美你是我的朋友,我们早在几世前就相识。
早年我与你谈论兵法,晚年却一同参悟云门禅。
在孤山之下,我独自居住,房间显得颇为冷清。
林间黄昏传来幽幽的磬声,竹梢上缭绕着淡淡烟雾。
昨日我寄出一封信,坐在这里想念那参寥的泉水。
这泉水如同你一般,遇到事物便显得清澈美丽。
我们一别已经多长时间,青丝已变白发。
你也怜惜我年老,我何必需要你的怜惜。
总会在万里风中相逢,我和我的船相系五湖。
请你喝我岩下的水,吟诵你在山中所作的篇章。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士美,号石溪,南宋诗人,生于1180年,卒于1260年。他的诗风清新淡远,崇尚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与反思,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寄参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的人生愿望与现实的落差,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世外人”的描绘,引出了与友人相识的渊源,表现了对友谊的深情回忆。
诗中“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一句,体现了从世俗到超然的转变,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孤山下的冷清与林昏幽磬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几句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互相扶持的期望和人生的无常感。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友谊、人生与自然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此泉如此公”)、拟人(如“子亦怜我老”)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塑造。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方”指什么?
A. 地理方向
B. 理想境界
C. 友人的家
“酌我岩下水”中“岩下水”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源泉
B. 友谊的清澈
C. 自然的美丽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幸福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师道的《寄参寥》更注重内心的独白与哲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