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0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02:40
重九登楼 其一
作者: 陈士荣 〔清代〕
两度重阳忆壮游,
况逢佳节更登楼。
临风有客开襟挹,
入座何人借箸筹。
平远江山天淡荡,
高寒云物影沈浮。
凭栏几遍难成句,
崔灏题诗在上头。
在重阳节的两次回忆中,想起了壮丽的游览,
更有佳节相逢,登高望远的机会。
迎着风,有客人开怀畅谈,
坐下时有谁借来筷子筹划呢?
远处的江山如天一样淡薄而广阔,
高处的云影在沉浮。
我凭栏几次,却难以写出诗句,
崔灏的诗句仍在我的头顶。
作者介绍:陈士荣,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曾任职于地方官,诗歌风格清新,常以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重阳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聚。诗人在这一节日选择登高,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这首《重九登楼 其一》展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深刻感受和对壮丽景色的热爱。开头两句通过忆述过去的重阳游玩经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既有个人的情感,又反映出对节日的重视。接着,诗人描绘了临风而坐的情景,生动地勾勒出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欢愉。诗中提到的“借箸筹”既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也透露出一种温馨的团聚氛围。
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上,诗人通过“平远江山”和“高寒云物”的对比,展现了辽阔的山河与高远的天空,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邃的意境。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也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中提到崔灏的诗句,暗示了诗人在面对自然和节日的美好时刻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矛盾的情绪恰恰映射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渴望与无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珍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创作中面临的困难,反映了人类情感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诗词测试:
重阳节的日期是哪个?
A. 农历八月初一
B. 农历九月初九
C. 农历十月初十
D. 农历七月初七
本诗中提到的诗人崔灏以哪首诗著称?
A. 《静夜思》
B. 《登高》
C. 《春晓》
D. 《夜泊牛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