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1: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1:46:10
不向三山更买山,一声便欲过烟鬟。
托身合在青霄稳,放志无如碧海闲。
阅万古情空世累,寻千年迹到人寰。
应怜无复林和靖,谁与西湖订往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愿再去追求名山大川的情怀,内心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发出一声叫声,但却不愿再被世俗的纷扰所束缚。他寄托自己的灵魂于高空之中,志向并不如碧海般闲适。回顾历史,诗人感到世间的情感与烦恼空虚而无意义,追寻千年的人踪,却最终回归人间。诗人对已故的隐士林和靖表示惋惜,感叹现今再无知音能够与西湖相约。
陈士荣,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咏鹤 其五》是在诗人对自然、自由生活的思考中创作而成,反映了清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反思。
这首《咏鹤 其五》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用“不向三山更买山”表达了对名山大川的无意与无奈,接着以“烟鬟”带出自然的朦胧美,显示出对自然的追求。诗中“托身合在青霄稳”一句,展现了诗人向往高远、超脱的精神境界,而“放志无如碧海闲”则暗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用“阅万古情空世累”表达对历史的反思,感叹世间的情感与烦恼是多么的无意义,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应怜无复林和靖,谁与西湖订往还”更是引人深思,诗人对隐士林和靖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对知音的渴望,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透过对鹤的咏叹,传达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清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渴望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林和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不向三山更买山”中的“三山”指的是什么?
A. 名山大川
B. 无名小山
C. 仙山
诗人对“碧海”的向往代表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渴望宁静生活
C. 渴求财富
对比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苦难,而陈士荣则更倾向于自然的闲适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