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20
扶植岂一端,老至思盖棺。
万事既非望,犹惜骸骨寒。
相呼他人子,安能久盘桓。
呻吟在床席,不如人士安。
投药或易效,感叹摧心肝。
吁嗟兮垂死,谁复蓄眼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扶持他人并非一时之事,年老时才想起盖上棺材。万事都没有希望,仍然惋惜自己冰冷的尸骨。呼唤他人子女,怎能久留不去?在床上呻吟,不如他人平安。投药虽然或许见效,却也只能感叹心肝的痛苦。哀叹啊,临近死亡,谁还会去关注我?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特定典故,但其主题涉及了古代对生命、死亡的思考,常见于古诗文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
过鸣冈,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见长,风格多为抒情,常以个人生活、感悟为主题。
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他人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对扶持他人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扶植岂一端”一句,指出了对他人的帮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随着年岁增大,面对死亡的思考愈发明显,诗人用“老至思盖棺”表达了对终将离去的无奈和惋惜。接着,诗人对人生的无望感加深,认为即便是对自己已冷的尸体也感到不舍,进一步揭示了对生命的珍视。
“相呼他人子”一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呼唤他人却无法长久停留。此时,诗人将自身的痛苦与他人的安宁相对比,表达出一种无奈的叹息。在“投药或易效”中,诗人意识到即使治疗身体的痛苦,内心的挣扎仍然无以释怀,最终落入“吁嗟兮垂死”的绝望之中,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死亡的认知,深刻而动人。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对自身孤独无助的感叹,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诗中“扶植岂一端”是什么意思?
“老至思盖棺”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与李白《月下独酌》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瞬间,而过鸣冈则更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感叹。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积极向上,后者沉重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