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08
洞仙歌
作者:林外 〔宋代〕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
橘里渔村半烟草。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
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
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
月冷波寒,
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
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飞梁横压水面,清晨的虹影在澄澈的水中荡漾。
橘子树下的渔村,烟雾缭绕。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唯有这江山依旧不老。
我披着雨巾,戴着风帽,四海之内谁能了解我?
我手握宝剑,纵横江湖几度。
玉龙的嘶鸣声尚未消散,
月光冷冷,波涛寒冷,
我归去那没有锁的林屋洞天。
认定云雾遮挡的地方是我的家,
任凭满地的苍苔,年年不扫。
林外,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情感。
《洞仙歌》创作于宋代,正是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洞仙歌》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开头描绘了清晨的美丽画面,飞梁压水,虹影映照,渔村的宁静与生机,展现出一种田园诗意的美。第二句“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则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令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雨巾风帽自喻,表达了自己游历四方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心情。在“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月色与波涛的感知,传达出内心的冷清与寂寞。最后,诗人重回隐居的林屋,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整个诗歌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体风格清丽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洞仙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林外
c) 杜甫
d) 苏轼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a) 欢乐
b) 失落
c) 愤怒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玉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宝剑
c) 自然现象
d) 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