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51:18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老师离开已经五百年,依然在峨眉山的西边山崖中。
他自认为是天上的仙人,不应再化为尸体坐着被虻虫叮咬。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千金方》,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影响。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孙思邈的追忆,体现了对医学和长生不老的向往。而“尸解”则引申出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兼具细腻与洒脱,常以生活体验为题材。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岁月的深刻反思。作为对孙思邈的追忆,表达了对医学和长生哲学的思考。
这首诗简短而深刻,开篇即以“先生一去五百载”引入,瞬间拉开了时间的跨度,表现出对孙思邈的敬仰与怀念。苏轼通过对峨眉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仿佛孙思邈依然存在于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接下来的“自为天仙足官府”,在赞美孙思邈医术高超的同时,也暗含对其人格的崇敬。诗的最后一句“尸解坐虻虫”则是对死亡的无奈与思考,表现了对生命短暂与逝去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医学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令人深思。
全诗以对孙思邈的追忆为主线,表现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传达出对长生与超脱的向往,体现了对医学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孙思邈
C. 杜甫
答案: B
“五百载”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时间的久远
C. 时间的亘古
答案: B
诗中提到“尸解坐虻虫”意指什么?
A. 生死离别
B. 无奈的死亡
C. 长生不死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