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虾蟆培》

时间: 2025-08-13 16:14:56

诗句

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16:14:56

原文展示

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为“虾蟆培”的水,诗人用“蟆背似覆盂”来形容它的外观,像一个倒置的碗,蟆的下颌形状如新月。人们说这水是来自月亮,开口时就像在吐出月亮的液体。它的源头十分遥远,来自百尺高的苍崖。曾经有龙破山而出,这水也随之流出。进入江中时,江水虽然浑浊,但仍然保持着深碧的颜色。它承载着苦涩的洁净,与普通的水隔绝。可见,这水不仅适合煮茶,更是酿酒的无敌之品。

注释

  • :指蛙类或青蛙,此处指“虾蟆”。
  • 覆盂:像一个倒置的碗。
  • 偃月:形状像弯曲的新月。
  • 月液:月亮的精华,此处形容水的清澈。
  • 苍崖:高耸的山崖,与“百尺”形成对比。
  • 龙破山:传说中龙能撕裂山体,象征神秘力量。
  • 江水浊:表面看似混浊,实际上仍保留着独特的颜色。
  • 苦洁清:指水的苦涩中蕴含着洁净的特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虾蟆培》创作于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因与当地水源的清澈与美味而生发灵感。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水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推崇。

诗歌鉴赏

《虾蟆培》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虾蟆培水的独特魅力,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力。开篇以“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以鲜活的视觉感受。接着,诗人将水的来源与龙的传说结合,赋予了这水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气息,暗示着自然界的奇妙与力量。

诗中“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一句,表现出虾蟆培水的独特之处,虽然与普通江水相邻,但其清澈的色泽依旧显得鲜明。最后,诗人通过“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的总结,强调了这种水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展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充分表现了苏轼的高超艺术造诣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蟆背似覆盂:形容蟆的背部像倒扣的碗,形象生动。
  2. 蟆颐如偃月:蟆的下颌形似弯月,增添了美感。
  3. 谓是月中蟆:传说中的水来自月亮,神秘而美好。
  4. 开口吐月液: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清澈,如同月亮的精华。
  5. 根源来甚远:水源非常遥远,暗示其珍贵。
  6. 百尺苍崖裂:高耸的山崖象征着水的源头。
  7. 当时龙破山:龙的传说为水增添神秘色彩。
  8. 此水随龙出:水的流出与龙的出现相连。
  9. 入江江水浊:与普通江水的对比,凸显其独特。
  10. 犹作深碧色:尽管浑浊,但仍保持美丽的颜色。
  11. 禀受苦洁清:强调水的独特性质,苦涩而洁净。
  12. 独与凡水隔:与普通水隔绝,显得独特。
  13. 岂惟煮茶好:不仅适合煮茶。
  14. 酿酒应无敌:在酿酒方面也表现出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蟆背似覆盂”,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水赋予情感,表现出其独特品质。
  • 对仗:如“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虾蟆培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饮食文化的热爱,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自然的生灵,富有生命力。
  2. :象征神秘和力量,代表自然的伟大。
  3. :象征生命的源泉,代表洁净与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蟆背似覆盂”中的“蟆”指的是? A. 蛇
    B. 青蛙
    C. 鳄鱼
    D. 鲤鱼

  2. 诗中提到的水是来自哪里? A. 湖泊
    B. 月亮
    C. 海洋
    D. 河流

  3.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表达了什么? A. 水质非常差
    B. 水的颜色依然美丽
    C. 水很干净
    D. 水很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饮水的赞美,但更加注重自我隐逸的心境。
  • 李白的《月下独酌》:强调与自然的灵魂对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苏轼全集》
  2. 《宋代文学研究》
  3.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破阵子 春景 玉堂春 其二 秋蕊香 其一 望仙门 其一 酒泉子 其二 更漏子 其二 浣溪沙 其七 破阵子 其二 次韵和致仕陈相公除夜 金灯花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微妙玄通 泄泄沓沓 表起 大有希望 次妻 曰字旁的字 暮想朝思 包含伙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晒场 新室 鼎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抽开头的成语 束手待毙 失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