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4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49:49
春日
门掩东风老,无人载酒过。
半窗春梦短,深竹雨声多。
朽树湿生菌,残蚕已化蛾。
因思旧游地,台榭废笙歌。
春天的日子,门紧闭着,东风已经老去,窗外没有人过来送酒。半边窗户里,春梦短暂难留,深处竹林的雨声越来越多。腐朽的树木上湿气滋生着菌类,残留的蚕蛹已经化为蛾子。因而我思念起旧时游玩的地方,那些台榭如今已经废弃,笙歌声也不再响起。
诗中提到的“台榭”和“笙歌”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常常在春日里聚会吟诵,享受美酒与音乐。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春日的悠闲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宋可菊,生于宋代,字子华,号梦溪,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景而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春日的温柔与幽静。
春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然而诗人在这春日的美好中却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怀旧,反映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际关系疏远的思索。
《春日》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开头两句“门掩东风老,无人载酒过”通过描绘一扇关着的门,暗示了与外界的隔绝,春风虽温暖却无法打破诗人内心的孤寂。春天本应是欢聚的时节,但无人与他共饮,令人倍感失落。
接着“半窗春梦短,深竹雨声多”,诗人通过梦境的短暂与雨声的不断,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梦境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而雨声则如同现实的烦扰,打破了这份梦幻。
后两句中“朽树湿生菌,残蚕已化蛾”更是将衰败与变迁的主题推向高潮。腐朽的树木与化蛾的蚕,既是生命的循环,也是对旧事物的告别,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显得清幽而又略带哀伤,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无常与孤独,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人际关系的疏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氛围。
“门掩东风老”中的“老”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残蚕已化蛾”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涉及哪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