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4:12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
在城西望向城南,十天里有九天都是相隔的。
不如带上三根拐杖,一起踏上江边的石头。
门前的流水缓缓流过,春天的气息充满了碧绿的河渠。
远远知道千顷的江水,如今显得格外美丽。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履善,号西山,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城西和城南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开篇说“城西望城南”,显示了诗人面临的空间分隔,暗示着生活的繁忙与隔绝。接着提到“十日九相隔”,更是突显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和思念之情。而“三枝杖”的提及,不仅是对身体的象征,也是对友谊的渴望,渴望与他人一同分享生活的点滴。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流水清澈,春意盎然,给人以希望与生机的感觉。最后一句“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情与欣赏,遥远的江水在春天的映衬下格外美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友谊、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三枝杖”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与义的诗更强调自然的美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这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