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4:42
咏青溪石壁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青溪宜晓日,曲处千丈晦。
天开苍石屏,影落西村外。
虚无元气立,明灭河汉对。
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
向来千万峰,琐细等蓬块。
老夫倚杖久,三叹造物大。
惜哉太史公,意短遗此快。
更欲访野人,穷探视其背。
青溪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宜人,蜿蜒曲折的地方却显得阴暗幽深。
天空仿佛打开了,苍翠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影子洒落在西边村庄之外。
空灵的元气在这里凝立,星汉的明灭与之相对。
行走在峥嵘的山石下,鸟儿在浩荡的气流中急速飞过。
从前的千万高峰,细小的石块就像是蓬草一样。
我这位老者靠杖而立,感慨造物之伟大,叹息不已。
可惜太史公的志向短暂,未能享受此等快意。
我还想去拜访那些隐士,深入探寻他们的境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季常,号石门,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历青溪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咏青溪石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通篇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慨。开头两句“青溪宜晓日,曲处千丈晦”,展现了晨光下青溪的清澈与曲折阴暗,暗示了自然的多样性与深邃。接着“天开苍石屏,影落西村外”,诗人以“天开”描绘了苍翠石壁的壮丽,影子则象征着人类生活的渺小。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虚无元气立,明灭河汉对”表现出天体与自然的和谐,产生一种宇宙对比的哲学思考。诗中对人的描绘“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人生,感叹“老夫倚杖久,三叹造物大”,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造物主的敬畏。同时,提及“太史公”则引申出对历史的思考,显示出诗人对人类命运和个人价值的深刻理解。最后希望“访野人”,更是体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整体构造严谨而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历史与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溪宜晓日”的意思是:
A. 青溪在晚上很美
B. 青溪在清晨非常宜人
C. 青溪在阴天显得阴暗
“老夫倚杖久”中“老夫”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诗中的野人
诗中提到的“太史公”是指:
A. 一位隐士
B. 司马迁
C. 一位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陈与义的《咏青溪石壁》更注重对自然壮丽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两者虽同为山水诗,但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