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时间: 2025-07-28 11:28:55

诗句

单于都护再分疆,西引双旌出帝乡。

朝日诏书添战马,即闻千骑取河湟。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朔方忠义旧来闻,尽是邠城父子军。

今日兵符归上将,旄头不用更妖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8:55

原文展示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 李涉

单于都护再分疆,
西引双旌出帝乡。
朝日诏书添战马,
即闻千骑取河湟。
将家难立是威声,
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
马头行处即长城。
朔方忠义旧来闻,
尽是邠城父子军。
今日兵符归上将,
旄头不用更妖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边疆的军事情况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单于和都护的再度分疆,暗示着边境的动荡。双旌高扬,象征着朝廷的权威;朝阳下,诏书的发出则意味着朝廷对战马的征召,显示出战事的紧迫。千骑奔赴河湟,表明了对边疆的重视与保护。诗人感慨自己家难以立足于这样的威声之下,而卫霍的名字却没有被多次传扬。自元和平蜀之后,边疆的防线已然成为长城。朔方的忠义之士历来受人敬仰,尤其是邠城的父子军。最后,诗人提到兵符归于上将,表明对未来战事的信心与期待。

注释

  • 单于:指匈奴的首领。
  • 都护:古代负责边疆防务的官员。
  • 双旌:指两面旗帜,象征军队的出征。
  • 诏书:皇帝发布的命令。
  • 河湟:指今青海、甘肃一带的地区,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 卫霍:卫青和霍去病,西汉著名的将领。
  • 元和平蜀:指元代和唐代的和平时期,和蜀地的安宁。
  • 朔方:指北方的边疆地区。
  • 兵符:古代用来传递军事命令的符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字君平,号天池,生于盛唐时期,以诗文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边塞的壮丽景色及军旅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疆动荡之际,诗人以邠州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及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边疆士兵的敬意。

诗歌鉴赏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是一首充满军事气息和爱国情怀的作品。全诗通过对边疆局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思考。开篇即提到“单于都护再分疆”,这不仅是对边疆局势的直面,也是对国家分裂的隐忧。诗人在描绘战马和征兵的同时,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士兵的敬意,尤其是“将家难立是威声”一句,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卫霍名”更加突显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人通过追忆历史人物,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怀念与敬仰。此外,诗中“马头行处即长城”的意象,既是对边疆防线的描述,也是对历史的感慨。随着时光的流逝,忠臣良将的名字已渐被遗忘,这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士人的希望与祝福。最后一联“今日兵符归上将,旄头不用更妖氛”,则传达出对未来局势的积极展望,表达了对上将的信任,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单于都护再分疆:提到边境的分治,暗示边疆的动荡与不安。
  • 西引双旌出帝乡:双旌指军队的出征,帝乡代表朝廷,显示了帝国的权威。
  • 朝日诏书添战马:在朝阳之下,诏书发出,显示出征战的紧迫性。
  • 即闻千骑取河湟:千骑指代快速出征的骑兵,河湟是战略要地,表明对边疆的重视。
  • 将家难立是威声:表明在如此威严的声势下,个人难以立足。
  • 不见多传卫霍名:历史人物的名字不再被传颂,流露出对历史的惋惜。
  • 一自元和平蜀后:指元代的和平与蜀地的安宁,反映历史的变迁。
  • 马头行处即长城:边疆的安全防线已成为长城,显示出地理的变化。
  • 朔方忠义旧来闻:北方的忠义战士历来受到尊敬。
  • 尽是邠城父子军:强调邠城的士兵忠勇,表明对他们的自豪。
  • 今日兵符归上将:传达出对指挥官的信任与期待。
  • 旄头不用更妖氛:不需要更多的妖气,表明对未来的平安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日诏书”和“千骑取河湟”,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
  • 比喻:将“马头”比喻为长城,隐喻边境的坚固。
  • 夸张:如“千骑”,强调军队的规模与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边疆形势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对忠义之士的怀念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人的情感基调饱满而坚定,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单于:象征着外敌的威胁。
  • 双旌:代表着朝廷的权威与军队的出征。
  • 战马:象征着战争与征伐。
  • 长城:代表着防御与安全。
  • 兵符:象征着军事命令与权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单于在诗中代表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 A. 汉族
    • B. 匈奴
    • C. 藏族
    • D. 维吾尔族
  2. 诗中提到的“卫霍”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司马懿
    • C. 卫青和霍去病
    • D. 李白
  3. 最后一句“旄头不用更妖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恐惧
    • D. 愤怒

答案

  1. B. 匈奴
  2. C. 卫青和霍去病
  3. B. 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凉州词》 — 王之涣
  • 《出塞》 — 王昌龄

诗词对比

  • 李涉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二者均描写边塞生活,但李涉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色与边疆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李涉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莞草 其三 莞草 其二 双忠双节堂 百户范震,文正公之后,祖亨、父英俱死于战,祖母陈氏、母陶氏皆守节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虚汗 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歹字旁的字 悔之莫及 甘字旁的字 坯布 夏屋 彑字旁的字 足不出门 包含螟的词语有哪些 夺其谈经 白字旁的字 称斤掂两 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诃佛骂祖 父字头的字 操赢致奇 敷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