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1:36
诗词名称: 生查子 同前记旧二首 其二
作者: 卢青山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去岁别吾庐,正值秋成阵。
今岁又秋来,直到秋残尽。
落叶似唇红,赴地轻如吻。
只在小庐东,惆怅谁来问。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离开家,正值秋天到来。
今年秋天又来了,直到秋天快要结束。
落叶像红色的嘴唇,轻轻地落到地上。
只在小庐的东边,心中惆怅,谁来问候我?
注释:
- 庐:指房屋,这里特指诗人的住所。
- 秋成阵:秋天的景象开始形成。
- 赴地:落到地上。
- 轻如吻:比喻落叶轻盈如吻,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落叶的细腻观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这在古诗词中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情,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常常融入个人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可能是在经历离别后对过去的回忆,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或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孤寂与惆怅。开头两句交代了时空背景,诗人去年在秋天离开自己的住所,今秋再度回到同样的时节,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是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感。诗中“落叶似唇红,赴地轻如吻”,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更是将落叶与人类情感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伤感的氛围。最后,“只在小庐东,惆怅谁来问”,不仅表达了对孤独的无奈,也引发了读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这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透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敏感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别吾庐,正值秋成阵。”:去年我离开家,正是秋天来临的时候。此句开门见山,引入背景。
- “今岁又秋来,直到秋残尽。”:今年又是秋天,直到秋天快要结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往年的回忆。
- “落叶似唇红,赴地轻如吻。”:落叶像红色的嘴唇一样,轻轻落到地上,形象生动,充满了情感的联想。
- “只在小庐东,惆怅谁来问。”:我在小庐东边,心中惆怅,谁能来关心我,这一问句更是引发了孤独感的加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叶比作“唇红”,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落叶“赴地轻如吻”,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特质,表现诗人对落叶的细腻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惆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落叶:代表着离别、孤独和对往事的怀念。
- 小庐:诗人的住所,象征着归属感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叶似唇红”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诗人对往年的感情是怎样的?
- 诗中提到的“庐”指的是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夜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比较卢青山的《生查子》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但前者更专注于秋天的落叶,后者则是对明月的思考,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欣赏。
- 《现代诗人研究》——对当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