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2:56
生查子 秋夜三章 其二
古蟋微其声,大寂如相和。
有物恍然来,万物之中过。
对面立青山,似亦无非我。
宇宙自茫茫,我复居何所。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的是一个秋夜的静谧场景,古老的蟋蟀声微弱而细小,仿佛在与周围的寂静相和谐。周围似乎有一些模糊的存在,万物都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交织着。对面耸立的青山,仿佛也在默默注视着我,似乎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这茫茫的宇宙中,我又该身处何方呢?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的一个晚上,诗人可能在静谧的环境中思索人生与宇宙的关系,表达了对孤独和存在的深刻感悟。
这首《生查子 秋夜三章 其二》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考。诗人通过古蟋蟀的微弱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压抑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孤寂。蟋蟀声的“微”,与周围“大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强调个人在宇宙浩瀚中的渺小与无助。
“有物恍然来,万物之中过”一句,表达了对存在的疑惑与思考,似乎在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接着,诗人目光投向对面的青山,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相似性,仿佛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然而又在深思中感到一种无所归属的迷茫。
最后一句“宇宙自茫茫,我复居何所”,更是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在面对浩瀚宇宙时,发出对自身存在的困惑,这种思考不仅折射出个人的孤独感,更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然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孤独,强调了自我存在的迷茫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自我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卢青山的《生查子》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而卢青山则更多表现出细腻的内心挣扎。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