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3:47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
所思劳日夕,惆怅去西东。
禅客知何在,春山到处同。
独行残雪里,相见白云中。
请近东林寺,穷年事远公。
我日夜思念,心中劳苦,惆怅地往西去、往东去。
禅客知在何处呢?春天的山色处处相同。
我在残雪中独自行走,与白云相见于其中。
请引我去东林寺,去探访那位远道而来的高僧。
“东林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常被诗人用来象征修行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诗中提到的“远公”可能指的是远道而来的高僧,象征着智慧与教诲。
刘长卿,字志远,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其诗风清新、恬淡,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士人寻求心灵寄托与精神解脱的时期。诗人通过幽静的山林和残雪的意象,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智慧的渴望。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思念某位高僧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后面几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独行于春山残雪之间,与白云相遇的境界,仿佛在追寻心灵的宁静。
诗中“春山到处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普遍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最后一句“请近东林寺,穷年事远公”则是对高僧的渴望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对智慧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禅意,通过自然景物与心境的交融,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佛教思想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所思劳日夕”中的“劳”字意为:
A. 劳动
B. 苦恼
C. 劳累
D. 劳动者
“请近东林寺”中提到的东林寺是:
A. 一座名山
B. 一位高僧
C. 一座著名寺院
D. 一种修行方式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
A. 嫉妒
B. 敬仰
C. 忘却
D. 失望
答案:
比较刘长卿的《云门寺访灵一上人》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刘长卿更加强调对高僧智慧的向往,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