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酬李穆见寄》

时间: 2025-04-22 09:26:10

诗句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26:10

原文展示:

孤舟相访至天涯,
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
青苔黄叶满贫家。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天涯,我乘着小舟前来拜访你,
蜿蜒曲折的云山路,更加漫长。
我想打扫柴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但我家贫寒,青苔和黄叶满地。

注释:

  • 孤舟:指一只小船,象征孤独和远行。
  • 相访:相互拜访,探望。
  • 天涯:遥远的地方,意指极为偏远的地域。
  • 万转云山:形容道路曲折,艰难行进,云山指的是高山和云雾。
  • :延迟,拖延。
  • 扫柴门:指清扫家门,以迎接客人。
  • 青苔:青色的苔藓,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 黄叶:秋天落下的树叶,象征贫困和凋零的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重视。诗人通过描写孤舟征途和贫寒家境,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期待与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宗卿,号阮亭,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6年。他以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著称,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刘长卿在仕途上屡遭波折,最终在晚年隐居于阮亭,专心创作。

创作背景:

《酬李穆见寄》是刘长卿与好友李穆之间的一首诗,李穆寄赠诗歌于他,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了诗人因距离和贫困而生的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到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以“孤舟相访”开篇,直接引入了主题:远道而来的友人。这里“孤舟”不仅是指实际的船只,更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传达出一种对友情的向往和珍惜。接着,诗人描绘了“万转云山”的艰难旅程,展现出路途的遥远与曲折,进一步衬托出友谊的珍贵。在第三句中,诗人表达了想要打扫柴门迎接远客的愿望,透露出对朋友的热情与诚意。然而,最后一句“青苔黄叶满贫家”则将诗人置于一种悲凉的现实中,显示出贫困的生活环境和对美好友谊的无奈。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厚,既有对友谊的期待,又有对生活困境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舟相访至天涯:孤独的小舟来到遥远的地方,暗示着诗人孤身一人,远道而来。
  2. 万转云山路更赊:蜿蜒的山路延绵不绝,行程更加漫长,表现出路途的艰辛。
  3. 欲扫柴门迎远客:希望打扫门前以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现出对友人的热情。
  4. 青苔黄叶满贫家:贫穷的家中满是青苔和落叶,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环境的凋零。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孤舟”“远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孤舟”比喻诗人孤独的心境。
  • 意象:青苔和黄叶象征着贫寒与凋零,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远行。
  • 云山:暗示曲折艰难的旅途。
  • 柴门:家门,象征温暖的归属感。
  • 青苔与黄叶:象征贫困与凋零,展示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 A) 马车
    • B) 小舟
    • C) 骑马
  2.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繁华热闹
    • B) 贫寒凋零
    • C) 绿树成荫
  3. 诗人想要为远客做什么?

    • A) 烹饪美食
    • B) 打扫柴门
    • C) 唱歌

答案:

  1. B) 小舟
  2. B) 贫寒凋零
  3. B) 打扫柴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孤独和自然景色,但更偏向于宁静与和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

相关查询

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为韵 其二 小园花盛开 病疟两作而愈 秋夜池上作 行东山下至南岩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题赵生画 杂题 郭氏山林十六詠小爛柯 晨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洟 沥款 月石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先字旁的字 单传心印 龜字旁的字 众功皆兴 浸濡 片字旁的字 枕石漱流 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过路财神 田字旁的字 大舫 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