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9:07
怨句识之推,商歌知甯戚。
我占晁氏贤,乃在赋行役。
同游羿彀中,傥免非尔力。
滔滔今如此,去邦将安适。
怨恨的诗句我已知晓,商代的歌曲也能表达我的忧愁。
我认为晁氏确实贤良,然而却在赋税和劳役中挣扎。
我们曾一同游玩羿的箭矢之地,或许能免于非分之力的干扰。
如今世事如此繁杂,离开故土将何处安身?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黄庭坚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个性风格而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中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晚年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晁元忠的赞赏,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部分提到“怨句”和“商歌”,表明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对现实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状的反思。接下来,黄庭坚对晁元忠的评价,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惆怅而又无奈的情怀。
“同游羿彀中,傥免非尔力”,这句诗中通过羿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同时又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质疑。最后一句“滔滔今如此,去邦将安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离开故土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人心的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赞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商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同游羿彀中”中的“羿”指的是谁?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样表达了对战乱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相似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