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6
十家有忠信,江夏可无之。
政苦寄卖友,忽闻衡说诗。
饥蒙青左饣右迅饭,寒赠紫陀尼。
酬报矜难巧,深慙陆与皮。
十个家庭中都有忠信之人,江夏这片地方也不例外。
政事的烦恼在于依赖买卖的朋友,忽然听说衡的诗作。
饥饿时,青色的食物从左边和右边迅速送来;
寒冷时,紫色的陀尼(指一种食物)也赠予我。
报答他人是困难且巧妙的事情,我感到深深的惭愧,像陆绩与皮日休那样。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在诗词创作上受到唐诗的影响,风格独特,常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其人生的反思期。诗中表现了对忠信之人的感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与个人价值取向。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意蕴却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身边的忠信之人,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与反思。尤其在“政苦寄卖友”一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买卖与利益的交换,更需要真诚与信任。通过对饥寒交迫时食物及时送来的描写,展现了人情的温暖,反映了社会的互助精神。最后两句则是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报答之事的无奈与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忠信、互助与自我反省,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强调了真诚与信任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江夏”是指哪个地方?
诗人对“酬报”一事的态度是?
“青左饣右迅饭”中“迅饭”指的是什么?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都强调人际关系与社会责任,但黄庭坚更倾向于内心的反思,而苏轼则更显洒脱和豪放。两者在风格上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因个人经历与情感表达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