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歙县岁寒堂》

时间: 2025-05-12 02:11:14

诗句

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2:11:14

原文展示:

《歙县岁寒堂》
作者:苏辙 〔宋代〕

槛外甘棠锦绣屏,
长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过眼无多日,
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
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
但听风吹作弄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槛外的甘棠树如锦绣般美丽,长松树中哪一棵能称得上亭子的名字呢?眼前的浮花转瞬即逝,坚韧的节操在严寒中依然屹立。隐藏在暗处的茯苓根本就很庞大,收获的金粉气息尤为清新。长官并不需要找琴谱,只需听那风声如琴音般轻轻拂过。


注释:

  • 槛外:窗外。
  • 甘棠:一种树木,象征美好。
  • 长松:长青的松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
  • 浮花:指那些短暂的花朵。
  • 劲节:指坚韧的品格。
  • 凌寒: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
  • 茯苓:一种药用真菌,象征隐秘的力量。
  • 金粉气:比喻清新的气息。
  • 长官:指诗中某位权贵,代表文人生活的雅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歙县岁寒堂》创作于苏辙晚年,正值政治动荡、个人生活困顿时期,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坚韧品格的推崇。


诗歌鉴赏:

《歙县岁寒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深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槛外的甘棠和长松树展现了自然的美。它们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与自然相融的情感寄托。诗中“浮花过眼无多日”的句子,传达出人生短暂与事物无常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而“劲节凌寒尽此生”,则表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强调在严酷环境中依旧保持清白和高洁的品格。接下来的“暗长茯苓根自大”,提及的茯苓象征着内在的力量与隐秘的价值,强调了真正的力量往往不在表面,而在于内心的充实。

最后两句“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则引出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强调享受自然的音乐之声,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槛外甘棠锦绣屏:窗外的甘棠树如同锦绣的屏风,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2. 长松何者擅亭名:在众多的松树中,哪一棵能独占亭子的美名?引发对自然的思考。
  3. 浮花过眼无多日:眼前的花朵转瞬即逝,表达对短暂之美的感慨。
  4. 劲节凌寒尽此生:坚韧的品格在寒冷中依然屹立,赞美不屈的精神。
  5. 暗长茯苓根自大:暗处的茯苓根象征内在的力量,强调真实的价值常常不显于外。
  6. 旋收金粉气尤清:收获的金粉气息清新,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7. 长官不用求琴谱:长官并不需要去寻找乐谱,表明一种超然的态度。
  8. 但听风吹作弄声:只需听风声如琴音般悦耳,表达对自然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甘棠比作锦绣屏,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劲节凌寒”与“浮花过眼”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风声被形容为琴音,使自然更具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棠:美好、温柔,象征生命的美丽。
  • 长松:坚韧、长青,象征不屈的精神。
  • 浮花:短暂、美丽,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劲节:坚定的品格,象征道德与理想的追求。
  • 茯苓:隐秘的力量,象征内在的价值与生命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歙县岁寒堂》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所提到的长松树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C. 短暂
    D. 隐秘

  3. 诗中“浮花过眼无多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命的短暂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 — 杜甫
    杜甫在《登高》中同样表达了对人生苦短和自然的感悟,两者都有对岁月流逝的深刻理解,但杜甫更偏向悲壮,而苏辙则更显淡泊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苏辙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晨起 陈将军哀词 不欺斋 病起写怀 病后 半山寺 跋钟山赋二首 岸帻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二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抓破脸子 毋字旁的字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齐整 紧地 牙字旁的字 止知其一,未知其二 琮琤 包含蓄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形亲之国 摸不着边 黑字旁的字 喜逐颜开 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