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5:50
《龙隐洞》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先贤评桂山,推尔居第一。
豁然碧瑶户,夹以苍玉壁。
中有无底渊,黑浪常荡潏。
谅当剖判初,倍费造化力。
雷嗔斧山开,龙怒裂石出。
至今绝顶上,千丈留尾脊。
宁论儿女子,壮夫股为左木右栗。
我来欲题名,腕弱墨不食。
摩挲锹李碑,文字尚简质。
今人未知贵,后代始宝惜。
洑流工骇舟,久游觉萧瑟。
岩屋宽如家,回櫂聊愒息。
先贤们评判桂山,认为你是第一名。
豁然开朗的碧瑶洞,夹在苍翠的玉壁之间。
洞中有无底的深渊,黑色的浪潮常常翻滚。
想必这是天地初开时的景象,造化费了巨大的力气。
雷声怒吼,斧头般的山体被劈开,龙的愤怒使石头裂开。
直到今天,绝顶之上,千丈的山脊留下了龙的尾巴。
不必讨论儿女情长,壮士们的力量如同左边的木材和右边的栗子。
我来这里想题字,但手腕无力,笔墨难以挥动。
轻轻摩挲李白的碑文,字迹依旧简朴质朴。
如今的人们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珍贵,后代才开始珍惜。
水流涌动让小舟感到惊骇,游久了才觉得萧瑟。
岩洞宽广如家,划桨时聊以歇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季荫,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克庄游历桂山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古贤的追思。诗中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龙隐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以桂山为背景,展现了其巍峨壮丽的景象,第一句即引出主题,表达了对桂山的赞美。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瑶户”、“苍玉壁”等,生动地勾勒出洞口的美丽。尤其是“黑浪常荡潏”的描写,给人以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雷嗔斧山开,龙怒裂石出”的描写,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无比强大,仿佛在诉说天地初开的壮丽场景。这种气势磅礴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张力,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表达了对古人和自然的敬仰。通过“我来欲题名,腕弱墨不食”的自谦,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书写能力的怀疑,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最后,诗人以“岩屋宽如家,回櫂聊愒息”结束,带有一种宁静的归属感,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古人智慧的追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龙隐洞》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碧瑶户”主要形容什么?
A. 山峰
B. 洞口
C. 河流
D. 树木
诗人为何无法书写题名?
A. 没有纸
B. 墨水干了
C. 手腕无力
D. 没有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