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0: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0:23:20
扬雄执戟虽久,陶令归田未能。
眼看云山无奈,神伤簿领相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和隐居生活的思考。虽然扬雄在官场上执掌权柄已久,但陶渊明却未能真正归隐田园。眼前的云山美景让人心生向往,但诗人却无能为力,心中感到无奈与悲伤。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他在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其文学成就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辙创作此诗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士人面临选择,隐逸与仕宦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诗中的对比揭示了他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扬雄与陶渊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困境的感慨。扬雄固然在官场上获得了权力,但却未必能如陶渊明那样真正享受归田的乐趣。诗中“眼看云山无奈”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现实无奈的冲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映射出苏辙内心的挣扎与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了诗人对于归隐与仕途选择的无奈与悲伤,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扬雄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陶渊明以什么著称?
诗中“云山”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