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29:18
东墙瘦菊早开花,九日金钿已自嘉。
黍麦候迟初响罋,米盐法细未还家。
泼醅昨夜惊泉涌,洗盏今晨听妇夸。
归采茱萸重一醉,不须怪问日时差。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东墙上的菊花已经早早地绽放,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也即将来临。尽管庄稼的收成还未完全成熟,家里的米盐也还没有归还。昨晚的酒泼洒惊动了泉水,今晨洗盏时听到妻子的夸赞。归来时采摘茱萸,沉醉其中,不必在意日子与节气的差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见长,风格豪放,兼具理性与感性。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重阳节前夕,表达了作者对时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家居生活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耕文化和节日习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重阳节的氛围,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开头以“东墙瘦菊早开花”引入,菊花的早开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季节的变迁,紧接着提到“九日金钿已自嘉”,则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的期待与喜悦。接下来的“黍麦候迟初响罋”一句则展现了农事的忙碌与收成的期待,带有一丝淡淡的忧虑。
“泼醅昨夜惊泉涌”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饮酒作乐的场景,透出一种欢快的气氛。最后一句中,“归采茱萸重一醉”不仅点明了重阳节的习俗,更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人们享受当下,不必过于拘泥于时间的流逝和节气的变化。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体现了苏辙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节日的珍视,体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繁忙生活中仍能寻找到乐趣的豁达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东墙瘦菊早开花”中的“瘦菊”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苏辙的《九月十一日书事》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与生活的感慨,但苏辙更倾向于表现日常生活的欢愉与传统习俗,而杜甫则充满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