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00
颜阖无事人,躬耕自衣食。
翩翩鲁公子,要我从事役。
轺轩来在门,驷马先拱璧。
出门应使者,陇上不谋国。
心知误将命,非敢惮行役。
使人返锡命,户庭空履迹。
中随卫侯书,起作太子客。
谁能明吾心,君子蘧伯玉。
颜阖是个无所事事的人,自己耕种以维持生计。
翩翩而来的鲁国公子,却要我去承担差役。
华丽的轺车停在门口,四匹马儿像拱璧一样恭敬。
我出门应对使者,却不想参与国事。
心里明白我误将命令接下,并非不敢去做差役。
使者返回后,家中空留足迹。
我随即接到卫侯的书,成为太子的客人。
谁能理解我的心呢?君子如同蘧伯玉般难以捉摸。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而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产生于黄庭坚隐退田园、与世无争的时期。他面临权贵的召唤,内心却渴望自由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生活的拒绝。诗人以“颜阖无事人”开篇,直接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强调自己不过是一个耕作维生的普通人。接下来的描写“翩翩鲁公子,要我从事役”,则揭示了世俗权力对个人自由的侵扰,展现了诗人对这种权力游戏的无奈与反感。
“轺轩来在门,驷马先拱璧”生动描绘出权贵的奢华与威势,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在面对此情此景时,心中虽然清楚自己不愿参与国事,但“心知误将命,非敢惮行役”又显露出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屈服。
最后两句“谁能明吾心,君子蘧伯玉”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理解与志同道合的渴望,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贵生活的拒绝,体现了个体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诗词测试:
诗中“颜阖无事人”意指:
A. 他是个有名的人
B. 他过着无所事事的隐士生活
C. 他是个忙碌的人
“轺轩来在门”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象征:
A. 乡村的宁静
B. 权力的压迫与奢华
C. 自由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君子蘧伯玉”是用来比喻:
A. 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向往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