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0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02:32
黄庭坚《写真自赞五首 其二》
吏能精密,里行姻恤。
则不如兄元明,而无元明忧疑万事之敝。
斟酌世故,铨品人物。
则不如其弟知命,而无知命强项好胜之累。
盖元明以寡过,而知命以傲世。
如鲁直者,欲寡过而未能,以傲世则不敢。
自江南乘一虚舟,又安知乘流之与遇坎者哉。
这首诗表达了对两位兄弟的评价。兄长元明在处理事务上精细周到,但他却因对世事的忧虑而无法自如。弟弟知命则在世事上有着准确的判断,但他因过于自负而陷入竞争之中。元明的优点在于他很少犯错,而知命则因为过于自信而与世俗发生冲突。像鲁直这样的人,虽然希望能少犯错误,却因自负而不敢行动。最后,诗人用“江南乘一虚舟”来比喻人生的旅途,暗示我们无法预知前方的风浪和坎坷。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风格清新、豪放,尤其擅长于抒情和咏物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事物的思考和总结。诗中通过对兄弟的描绘,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感悟。
这首诗以兄弟两人为线索,探讨了人生的不同选择与心态。通过对元明和知命的描绘,诗人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元明虽有精明的处事能力,但因忧虑而难以释怀,体现了一种内心的负担;而知命虽然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却因自负而遭遇挫折,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鲁直者”则代表了希望与谨慎并存的人格,即使面对挑战也不敢轻举妄动,这种态度使他无缘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最后的“自江南乘一虚舟”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谦逊与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波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中的选择与心态,强调了谦逊、谨慎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兄元明”主要代表什么?
“自江南乘一虚舟”用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