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言赠罗茂衡》

时间: 2025-04-28 23:19:55

诗句

嗟来茂衡,学道如登。

欲与天地为友,欲与日月并行。

万物峥嵘,本由心生。

去子之取舍与爱僧,惟人自缚非天黥。

堕子筋骨,堂堂法窟。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声色;常为万物之宰,而无死生。

念子坐幽室,炉香思青冥。

是谓蛰虫欲作,吾惊之以雷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19:55

诗词名称: 杂言赠罗茂衡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嗟来茂衡,学道如登。
欲与天地为友,欲与日月并行。
万物峥嵘,本由心生。
去子之取舍与爱僧,惟人自缚非天黥。
堕子筋骨,堂堂法窟。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声色常为万物之宰,而无死生。
念子坐幽室,炉香思青冥。
是谓蛰虫欲作,吾惊之以雷霆。


白话文翻译:

哎,罗茂衡,你的学问就像登山一样艰难。
你想要与天地交朋友,想要与日月同行。
万物的生机勃勃,都是源自于心中。
离开你的选择与对僧侣的爱,只有人是自我束缚,天并不责怪。
失去你的筋骨,法理显得高深莫测。
九曲的丘陵与四海的深渊,皆在同一视野中。
不改变五官的功能,而是透过声色来支配万物,生死无常。
想到你静坐在幽暗的室内,炉香袅袅,思绪飘向青冥。
这就像是蛰虫想要苏醒,我用雷霆将其惊醒。


注释:

  • 嗟来:叹息的呼唤,表达对罗茂衡的关心。
  • 学道如登:学习道理就像登山一样,艰难。
  • 天地为友:希望与自然界建立深厚的友谊。
  • 万物峥嵘:万物的蓬勃生机。
  • 心生:心中所想所愿。
  • 子之取舍:指你自己的选择。
  • 爱僧:对僧侣的爱护或依恋。
  • 同一眼精:同一的明亮视野。
  • 炉香思青冥:在香炉中沉思,向着青空冥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苏轼齐名,常被称为“苏黄”。

创作背景:

《杂言赠罗茂衡》写于黄庭坚与友人罗茂衡相识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劝勉之情。诗中借助友人的学习过程,抒发了对道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杂言赠罗茂衡》是黄庭坚对朋友的深切关怀,通过对学道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嗟来”呼唤罗茂衡,显示出作者对朋友的重视与期望。接着用“学道如登”形象地比喻学习的艰辛,表达了成就非易事。诗中提到“欲与天地为友,欲与日月并行”,展现了作者对广阔自然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整首诗以“万物峥嵘,本由心生”深化了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暗示万物的生机与内心的力量密切相关,强调内心的修炼与道理的追求。通过对“去子之取舍与爱僧”的反思,表达了人自我束缚的无奈,揭示了道德与自由之间的矛盾。同时,作者用“念子坐幽室,炉香思青冥”描摹出一种静谧的思考氛围,传达出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意象丰富,体现出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对罗茂衡的劝勉,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也引发读者对道理、自由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嗟来茂衡:对朋友的呼唤,表达关心。
  2. 学道如登:学习道理的艰辛如同登山。
  3. 欲与天地为友:渴望与自然建立友谊。
  4. 万物峥嵘:万物的生机勃勃。
  5. 惟人自缚非天黥:人自我束缚,而非天生如此。
  6. 堂堂法窟:法理显得高深。
  7. 同一眼精:在同一视野中观察世界。
  8. 透声色常为万物之宰:通过声音与色彩支配万物。
  9. 吾惊之以雷霆:用雷霆般的力量唤醒蛰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学习比作登山,形象生动。
  • 对仗:如“欲与天地为友,欲与日月并行”,展现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蛰虫赋予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力量与道理的追求,揭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茂衡:象征朋友的求索与追求。
  • 天地:代表自然与宇宙的广阔。
  • 日月:象征时间与永恒。
  • 万物:代表生机与变化,体现自然的多样性。
  • 幽室: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学道如登”,这句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学习简单
    • B. 学习艰难
    • C. 学习无趣
    • D. 学习快速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欲与__为友”,请填写空白。

  3. 判断题:诗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疏离关系。(对/错)

答案:

  1. B
  2. 天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与《杂言赠罗茂衡》均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苏轼的作品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自我反省,而黄庭坚则更关注内心修炼与道理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为《杂言赠罗茂衡》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齐天乐 纫兰见赠琉球笺赋谢 齐天乐 落荷花寄碧梧姊 齐天乐 其一 十七日再雪 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 齐天乐 芙蓉,赠仁斋夫人 齐天乐 女兄自临平至武林,拟泛西湖,雨阻不果,谱词志怅,遂和其韵 齐天乐·秋日剑丞招集吷园,同诸子赋 齐天乐·乙丑重九梦坡约集息园,未赴,用古微韵 齐天乐 七月既望,王俊庭、王际云同携酒肴偕应子乘、魏文古诸人集饮余亭玩月,拈此 齐天乐 见萤火寄碧梧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字旁的字 司勋 匸字旁的字 悬鹑百结 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礌礌落落 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楚楚有致 攴字旁的字 同条共贯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一技无成 成像 宝所 亠字旁的字 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千难万险 和衷共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