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8: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8:59:52
题也足轩
作者: 黄庭坚
道人手种两三竹,
使君忽来唾珠玉。
不须客赋千首诗,
若是赏音一夔足。
世人爱处但同流,
一丝不挂似太俗。
客来若问有何好,
道人优昙远山绿。
全诗翻译:
道人亲手种了两三根竹子,
你偶然来此,仿佛吐出珠玉一般。
不必为客人赋写千首诗,
只要在这里听一曲就足够了。
世人所爱之处,不过是随波逐流,
毫无保留,显得太过世俗。
客人若问这里有什么好,
道人只需指向那远山的绿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题也足轩》创作于黄庭坚隐居时,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社会的思考。诗中展现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与他个人的哲学思想相吻合。
这首诗以道人的闲适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简约、自然生活的赞美。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道人的竹子和客人来的场景,竹子象征着坚韧与灵秀,而“唾珠玉”的比喻则突出了语言的艺术性和珍贵。接着,诗人表明,与其赋诗千首,不如在这里享受音乐的美妙,体现出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和追求。
中间的对比“世人爱处但同流,一丝不挂似太俗”,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追求物质和名利,而失去了自我。这种对比使得后面的“优昙远山绿”更加引人注目,暗示了诗人理想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合一,心灵自由。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反思,以及对真正艺术的追求,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道人简朴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追求,批判了世俗社会的浮躁和盲从,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夔”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神兽
D. 一种植物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如何?
A. 崇尚
B. 批判
C. 无所谓
D. 否定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与艺术
B. 爱情与离别
C. 友情与团聚
D. 伦理与道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