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7-27 08:43:14

诗句

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游。

题诗奉先寺,横笛宝津楼。

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

但闻刘子政,头白更清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43:14

原文展示:

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游。
题诗奉先寺,横笛宝津楼。
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
但闻刘子政,头白更清修。

白话文翻译:

在熙宁年间,葭莩(即水葱)与贵族交游。
我在奉先寺题诗,横笛声在宝津楼上回荡。
天网在夏日如同宽广,宾客的宴会禁止了列侯(王侯)。
只听到刘子政,白发更显得清修(高洁)。

注释:

  • 熙宁:指宋仁宗时期的年号,1185-1194年。
  • 葭莩:水边生长的植物,也可指水葱,常用于比喻清雅的环境。
  • 奉先寺:一个著名的寺庙,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寺庙。
  • 横笛:一种古代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
  • 宝津楼: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楼阁,具有文化意象。
  • 天网:比喻广阔的天空。
  • 宾筵:宾客的宴会。
  • 刘子政:传说中的人物,代表高洁人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诗风独特,语言清新,善于运用典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宗室公寿挽词二首》是黄庭坚为一位宗室公的寿宴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高洁人格的敬仰。诗中通过对昔日雅游的追忆和对宴会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宗室公寿挽词二首》体现了他对生命、友情和高洁人品的深刻思考。全诗以昔日的游乐场景开头,展示了作者与贵族的交游,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愉悦的氛围。随后,提到的“奉先寺”与“宝津楼”是文化氛围重的地方,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忆。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天网恢中夏”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宴会的禁令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悲凉。最后一句提到刘子政,表明即使白发苍苍,依旧保持着高洁的品德,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敬仰。

整首诗在风格上兼具典雅与深邃,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感悟,体现了黄庭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在熙宁日:回忆过去的熙宁年间,设定了时间背景。
  2. 葭莩接贵游:描绘了当时与贵族的交游,展示了优雅的社交生活。
  3. 题诗奉先寺:表达了在奉先寺写诗的情景,增加了文化气息。
  4. 横笛宝津楼:乐器声响,富有音韵美,渲染气氛。
  5. 天网恢中夏:比喻广阔的天空,暗示时间的流逝。
  6. 宾筵禁列侯:宴会的禁令,体现了现实的无情。
  7. 但闻刘子政:强调白发的刘子政,象征清修与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网”比喻天空的广阔,增强了意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高洁人格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葭莩:象征清雅、自然的环境。
  • 奉先寺:代表文化和宗教氛围。
  • 横笛:象征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刘子政:象征高洁的人格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横笛”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好生活
    C. 音乐与情感
    D. 哀悼

  3. 诗中“天网恢中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哀伤
    C. 迷茫
    D. 宁静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出社会现实,但黄庭坚的诗更侧重于对高洁人格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衰。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九日登临江亭 读放翁集 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 春尽日 问雁 自述 夜话和莲坡主人韵 催妆诗次韵 初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楚乌 高名上姓 磨刀擦枪 包含授的成语 三窟 舌字旁的字 包含境的词语有哪些 握雾拏云 齿牙馀论 綦公 口字旁的字 蹈海 羽字旁的字 殂谢 满腹狐疑 包含釜的词语有哪些 长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