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6:06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其四 徐干
作者:谢灵运 〔南北朝〕
伊昔家临淄,提携弄齐瑟。
置酒饮胶东,淹留憩高密。
此欢谓可终,外物始难毕。
摇荡箕濮情,穷年迫忧栗。
末途幸休明,栖集建薄质。
已免负薪苦,仍游椒兰室。
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
华屋非蓬居,时髦岂余匹。
中饮顾昔心,怅焉若有失。
曾经我的家在临淄,提着琴玩弄齐瑟。
我与朋友在胶东畅饮,留连于高密的风景。
这欢愉本以为可以永续,然而外界的事物总是难以结束。
心中摇荡着对箕濮的情感,年复一年迫于忧虑。
在这末路上,幸好依然明亮,栖息在这简陋的居所。
已经免去了挑薪的苦恼,仍然游荡在椒兰的室内。
清谈万事,讨论美好,所言其实并不止一。
行酒作悲歌,漫漫长夜系着白日。
华丽的屋舍并非蓬草之居,时尚的事物又能与我相匹配?
在此饮酒时回顾往昔,感到惆怅似乎有所失去。
作者介绍:谢灵运,字逸少,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最为出名。他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真挚。其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谢灵运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示了他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提到的“家临淄”和“弄齐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音乐和文化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他曾经的富裕和快乐。在“置酒饮胶东”中,诗人通过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与友人共处的欢愉,然而随着“外物始难毕”的转折,快乐的氛围渐渐被现实的困扰所侵蚀。
诗中反复出现的“摇荡”和“忧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尽管“幸休明”,但小屋的简陋和“椒兰室”的游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安慰,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它。最后的“怅焉若有失”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谢灵运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生命、友情及存在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伊昔家临淄,提携弄齐瑟。"
表达了诗人曾经的富足与对音乐的热情。
"置酒饮胶东,淹留憩高密。"
体现了与友人共饮的欢愉和宁静。
"此欢谓可终,外物始难毕。"
快乐的瞬间总是短暂,外界的烦恼却难以消除。
"摇荡箕濮情,穷年迫忧栗。"
表达了对忧虑和烦恼的无奈和牵绊。
"末途幸休明,栖集建薄质。"
在绝境中仍保持一丝光明,安于简陋生活。
"已免负薪苦,仍游椒兰室。"
免去了辛苦的生活,但仍然在优雅的环境中徘徊。
"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深入探讨。
"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
酒宴中的悲伤情感,与漫长的夜晚相连。
"华屋非蓬居,时髦岂余匹。"
反思奢华生活的虚无,强调内心的孤独。
"中饮顾昔心,怅焉若有失。"
在饮酒时回忆往昔,感到一阵惆怅和失落。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失落,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测试: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其四》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谢灵运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齐瑟”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食物
D. 一种花
“已免负薪苦”中“负薪”指的是什么?
A. 负担
B. 担心
C. 工作
D. 饮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