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3:43
田家秋熟办千仓。
造物恨难量。
可惜一川禾黍,不禁满地暝蝗。
委填沟壑,流离道路,老幼堪伤。
安得长安毒手,变教四海金穰。
农家的秋天丰收了,仓库里装满了粮食。
然而造物的安排却让人难以预料。
可惜这满川的稻谷,却抵挡不住满地的蝗虫。
沟壑被填满,道路被毁,人们流离失所,老弱都令人心痛。
如何才能让长安的权贵出手,改变这一片土地的贫困,让四海的人民都能丰衣足食?
作者介绍:
白朴(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作家,兼擅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文关怀的关注。白朴的诗风典雅,语言凝练,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朝中措 题阙》创作于元代,正值战乱与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农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写秋收与蝗灾的对比,反映了对农民命运的关心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这首《朝中措 题阙》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农民在丰收之季却遭遇蝗虫灾害的悲惨命运。开头的“田家秋熟办千仓”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美好画面,然而紧接着“造物恨难量”便将人们从美好的幻想中拉回现实,展现了命运的无常。诗人使用“可惜一川禾黍,不禁满地暝蝗”这样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蝗虫对农田的毁灭性影响,深刻表现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残酷打击。
接下来的“委填沟壑,流离道路”则进一步描绘了蝗灾后的惨状,诗人用“老幼堪伤”来强调这一灾难不仅影响广泛,还让脆弱的老幼无处可去,令人心痛。最后一句“安得长安毒手,变教四海金穰”更是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期待,渴望改变现状的强烈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美好到悲惨,再到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和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揭示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是对当权者无能的控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朴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造物”指的是?
A. 自然界的安排
B. 人工制造的东西
C. 上帝
D. 农民
“可惜一川禾黍,不禁满地暝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朴的《朝中措 题阙》与杜甫的《春望》都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灾难对百姓的影响,但白朴更强调自然灾害的无情,而杜甫则更关注战争带来的痛苦。两者在情感表达与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元代与唐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