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0:13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
作者: 谢灵运 〔南北朝〕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闭。
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庐山绝顶所见的自然景观。诗人感叹路途遥远,无法停歇,只想在这里沉浸于日夜的交替,体会自然的变化。登高望远,诗人用手触摸山壁,窥视深潭,攀枝俯视山洞。蜿蜒的峡谷突然开启,原本的平坦之路却又骤然闭合。山峦重叠,来往的人迹全无,白昼黑夜遮蔽了阳光与月亮,四季更迭,霜雪相伴。
作者介绍: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兄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闻名,具有深邃的自然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谢灵运游历庐山时,受山水之美的启发。庐山以其雄伟的山势和秀丽的风景而著称,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和哲理思考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大自然深切的敬畏和赞美。全诗采用了多种意象,展现了山的巍峨和峡谷的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入探索和感悟。
诗的开头,诗人以“山行非前期”引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接着通过“淹昏旦”展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沉思,仿佛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让人忘却了时光。接下来的“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一种亲近自然的态度。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闭”一句,表达了山路的复杂与变化,仿佛暗示着人生的曲折与不确定。最后两句,通过“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恒常,使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庐山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智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奈。诗人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行非前期”意指:
A. 旅途容易
B. 旅途艰辛
C. 旅途短暂
D. 旅途愉快
“扪壁窥龙池”中的“龙池”指的是:
A. 诗人的家
B. 一处深潭
C. 一座山峰
D. 一条河流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
A. 花
B. 山水
C. 人
D. 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